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高山襟怀


                    大气浩然胡坤博

            惟奇人必有奇事。
            我的朋友圈中,老胡属奇人之一。
            老胡名坤博,中等个子,脸色黑里透红,长发微卷,面相有点像腾格尔;壮如奔马,步履生风;说话瓮声瓮气,很有磁性;外表木讷,不拘小节,内心清澈如水,聪慧而不外露。
            说他奇,一是奇在阅历。年少时居于深山,高中毕业,即游历四方,先入武当山十三年,后又进西藏十三年,摄影谋生之余,遍访高僧大德,修佛悟道,临池習字,学武当拳法,研周易真谛;对小乘佛教秘宗多有涉猎,拜师求教,广结善缘。在武当山时他能腿绑沙袋每天上下石阶25公里,功夫了得。
            二是奇在事业。老胡早年行万里路云游谋生,历千般事阅人无数,有了一定积蓄后衣锦还乡,如蛟龙入海,风生水起。老胡回栾川后干的第一件事就堪称大手笔。他慧眼独具,看到地处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兰花资源十分丰富,不但种类全存量大,而且名品极品为中原罕见。于是他毅然投资600万元建成了省内最大、规格最高、集培植交易观赏为一体的大型自动控温控湿控风的育兰基地。基地建成后,为将其打造成高品位文化项目,老胡又利用自己多年书画学习交流的人脉资源,发起创建了兰石书画院,以兰花为媒,以书画会友。挂牌之日,邀请全国著名书画家近百人雅集赏兰,挥毫泼墨,吟诗作赋,热闹非凡。
            三是奇在艺术起点。老胡年少家居伏牛深山,七岁入学,春节见大人写春联,遂喜欢上毛笔字,但苦于家境贫寒,无帖可临,随意挥洒,不谙法度。年少,游历四方,每遇书法名人大家,必逗留求学,心摹手划,临池不辍。1987年至武当山,得弘谷大师指点,品读临习《淳化阁帖》,方知书法法度谨严,非苦学别无捷径。后在西藏十三年,拜杨双举为师,学习书法,四年稍有进步。2012年参加赴北京书法高研班学习,拜中书协副主席申万胜先生为师,青灯黄卷,潜心研习,得浅尝其味。后又拜言恭达副主席,刘洪彪副主席,刘金凯副主席,包俊宜副主席等当今名家学书法,由主攻二王法帖入路,后又涉猎孙过庭,董其昌,赵孟頫等历代名家精品,淬炼文心艺质,受益匪浅。
            四是奇在成就。学书习画,功夫在书画外;难在技进乎道。技巧易学,胸襟难养,气韵难臻。老胡阅历丰富,爱好广泛,文武兼备,书画双修,兰蕙并茂,见识独到。观其榜书,有力拔千钧之势,入木三分之力;赏其行草,有轻灵流畅之美,惊蛇入草之致;品其画兰,有简约静雅之风,空灵高洁之韵。这与他早年习武、学易、摄影和近年养兰的经历相得益彰。我曾见他在四尺整张宣纸上写过“龙"字、“鹤"字、“寿"字,字大数尺,皆有法度,观者无不惊叹。2015年在北京中国榜书家协会研讨会时,他的榜书作品得到苗小龙主席和蔡民基副主席高度赞扬。
            笔者不善交际,在书画界朋友圈中有不少声誉卓著的名宿大家,但风神多面如胡坤博者仅此一枚。大道无形,大美无言,大音稀声。老胡的艺术成就都在他的作品中彰显着,任受众品评。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艺术家,不可能经历都如老胡,但摒弃浮华耐得寂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是涵养艺术潜质的不二法门。作人不一定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定不能不涵养大气;技巧是入艺术之门的通行证,悟道才是成就一名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形而上的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坤博兄在道家圣地,君山之麓,受造化之赐得道学之养,厚积薄发金声玉振!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