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山溪,慢慢的流淌……——青年画家王坤的青绿山水画

    山溪,慢慢的流淌……——青年画家王坤的青绿山水画                        徐恩存   同许多江南画家一样,王坤钟情于吴越土地上的山水丘陵、村落屋舍,这种平中见奇,且韵致无尽的情景,暗合了他内心的诗性情怀;显见他对吴越之地的山乡、家园的眷恋,是极素朴的,也是由衷的。  王坤的青绿山水画,是小写意的轻勾淡染,色彩是和谐的,气氛是温暖的,意象是亲切的——溪水在慢慢流淌,山路永远在曲曲弯弯,老屋的炊烟总是在傍晚飘起……,这是王坤熟悉的江南山乡生活与景致,也是他创作的灵感之源。 其实,这是些极为司空见惯的江南山乡情景,是因为画家的有情与无情,致使作品的情绪基调与气息氛围便大不相同。有情之作,形式、笔墨、风格中浸满画家的情感,致使意象、色彩、点线成为情感情绪的载体与象征,以深刻内涵而动人心弦,作品因而饱满、充实、丰富;无情之作,因其情感浮泛,故浅薄平庸,徒有表象而已,过目即忘,难以产生价值与意义。 平中见奇的作品,无不是有情之作,即便如此寻常山乡情景,也能以自身的情感浓度唤起他人的审美共鸣与回响。 王坤作为一代青年画家,他的成长与成熟始终伴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转型,而且他的学院学术背景,使他对文化交融时代的精神浪潮与艺术主流有着清醒的意识和冷静的观察;所以,他不可能用西方现代文化立场审视中国文化传统,也无意对山乡民俗生活作理性分析、客观批判或冷静选择,王坤是从审美出发,赞美他的江南山乡的恬静和俗态生活的,他欣赏这种变化缓慢的传统,更因为赞美与欣赏这一山乡情致的笼统性和整体感,导致了一种隽永和令人回味不已的意象表达;在感性与直觉的层面上,他着力于溪流、丛林、石径、村落的情绪性表达,在虚实相间、疏密得当、浓淡相宜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文化机运的郁勃与生命真力的生机。 质言之,王坤在慢慢流淌山溪般的慢节奏中,把握了自然与生活的韵律,捕捉到了乡间生活与现实存在的原色,因此,才有了平中见奇的智慧与营造。他摒弃了华丽的包装、虚玄的夸张,笔下的意象带着淳朴的文化传统气息和土地的温热,以及民间的蕴蓄,使自己以艺术的方式守望着乡间文化的本色,并提升着这种本色,与此同时,又有分寸的疏离着与庙堂或文人画的区别,珍惜着那传承久远的原始朴拙的美,这是王坤的理想与目标。 譬如,《青山绿树》、《桥头雨余春水生》、《春山恋之歌》、《碧色动柴门》、《春风几度送香来》、《一夜春雨入乡梦》、《更深月色满林间》、《秋水迷远》、《秋意情浓落农家》等作品,都见出了一种单纯的多元、郁勃的恬静、稳定的变化、质朴的诗意。 王坤是出身于油画专业的国画家,对色彩有着偏爱,他善于对现象世界给以色彩的概括,并善于用色彩渲染想象与虚构;作为青绿山水画创作,甚至可以说,他色彩的运用与现实无关,只是出于绘画艺术的需要,以“无目的的目的”方式,对绘画手法、语言,乃至技法进行想象、虚构、夸张、演绎与概括。 从现实返回感性,从现象返回直觉,就是从客观世界的逻辑返回艺术语言本身的构造;不是语言追随现实,而是让立体流逝的世界平面化,静态化,并回归到语言本身,一切靠意象形态、色彩、点线面给以解决。 无疑,王坤展现的是——“创造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显然,王坤紧紧抓住了“山溪在慢慢流淌”的节奏和启迪,以情舍理,让“情”在山水意象间、色彩间延伸、扩张。在前述作品中,细细读解不难发现:“恬静”与“缓慢”乃是情感的归宿和停泊地,一切尽在意象、色彩与点线面的文本中展开。 王坤并不凭借油画的写实能力,去面对国画山水的形与物态,在更多情况下,他发挥的是语言构造力的优势。在他的青绿山水画中,多用丙烯青铜色做基调,调入不同的灰色勾线,然后根据每幅画的调子和情绪需要,把画面中的意象依明度、纯度和色性的冷暖做相关推移与演绎;这个过程中,王坤注重的是,情感的虚拟化和朴素贴切的表达,王坤并不颠覆与毁坏自己珍爱的场景与山水文本,他倚重自己的直觉感受和语言的敏感,营造了“小中见大”与“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和审美魅力。 我们则在这里看到了王坤江南山乡世界的恬静、细腻与深邃! 王坤的艺术求索是成功的,他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高兴的。 我们期望着王坤攀上艺术的新高度,不断为当代画坛提供堪称“经典”的佳作! (作者系中国美术编辑部主编、艺术史学家、评论家)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