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学习美学理论之感想

    学习戴平“出色的怪诞也是美的”一文之体会 按照传统的美学观点,对称、均匀、平衡、和谐是美的,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不合比例,打破平衡和均匀的怪诞现象,也是美的。 美国美学家桑塔耶那曾为怪诞作过一个著名的分析:“类似幽默的某些东西出现在造型艺术上我们就称之为怪诞。这是改变一个理想造型,夸大它的某一个因素,或者是它同其他典型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种有趣的效果。这在书法上艺术上,对单个汉字的结构造型上就累见不鲜了。在书法个体上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都属不同的造型结构,在同一书体中,个体造型更是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同一楷书体中的颜、柳、欧、赵,隶书中张迁,史晨碑帖,竹简木犊都是不同的个体结构造型。草书个体结构则更是五花八门,变形、夸张各尽能是,把个体结构变化做到了极致。书法艺术的美,除不同的用笔特色所表现的线条美之外,不同的个体结构,章法造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清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融各种笔法为一体,掺杂绘画笔法,章法上“乱石铺街”,其笔法,章法于传统书法观念大相径庭,书法作品则新意盎然,自成一家,是书法上出色的怪诞也是美的杰出代表。 中国画家画石、园林艺术家堆砌假山,所选材料大多为奇石,怪石,很少用平平整整的方石,砖石。我们在书法学习上要想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也有一个选材的过程。就如同我们学习书法艺术对历代法帖笔法,个体造型的临帖。熟悉各种笔法和不同体的汉字个体结构,就掌握了书法艺术创造的各种材料,再在熟悉传统的书法美学的结构上创造具有时代新意的书法作品来。平整砖石不是不能创造出艺术作品,但要取其自然,富有神趣,给人以无穷的遐思,非怪石异草莫属。在书法体术的天地里,因字形,笔划之限制,要在有限的空间、材料(笔划)中堆砌出一幅好的作品,没有精料是不行的。米芾用“瘦”、“绉”、“漏”、“透”四字,概括了石头的怪诞之美。清初著名诗人贺贻孙主张写诗要讲究“蕴藉”,有一点不得已的“光怪”也可以,他说“诗以蕴为主,不得已溢为光怪尔。蕴藉极而光生,光极而怪生焉”。1937年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画过一幅题为《哭泣的女人》的画,是按照他夫人的脸来画的,但脸部也大大的变形了,正面与侧面并列在一起,双手捧着脸颊嚎啕大哭,以至(夸张)眼球从眼眶里脱了出来。这无疑是一种极度的夸张。画家抓住了由于过度悲痛造成脸部肌肉抽搐这一特征,加以强化和扭曲,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画面上怪诞的形象,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出色的怪诞也是美。重要的是,这种怪诞的艺术表现要符合事物的本质真实和艺术变化的内在规律,符合合理的想象。它的夸张、变形、怪异,应当是一种艺术的创造。书法在个体字形上,有着丰富内涵,中国书法缘起于汉字,最初的文字是书契,“书”有图画而来,“契”由记号而生,图形与点画是中国书法的两大基因,在个体结构创造中留下了无穷变化的合理性。创新笔墨当随时代,但不能超越汉字书法本身,及汉字结构的特殊性。超越这一点,书法将不再成为书法。书达意。汉字是表达语言、思想的工具,书法本身的线条、结构也是表现性情,传达感情的信物,要把这一切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在超越常态的不和谐中,体现出内在逻辑统一性,只有这样怪诞才能一种有趣的、超越常理的美。 -----此文为九十年代学习之笔记。书法学习和所有艺术学习一样,创新求变是每一个学习者的终身追求。书法学习先求平整,而后险峻,再复平整,这是前人总结的永恒经验。先期平整是基础,如同准备材料。而后险峻,是学习者的创新活动,再复平整,这时的平整已不是结构形态意义上的平整,是心态、意境的“平整”,是书法意境的蕴藉,就是中常说的晋人“尚意”。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