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享受“逍遥”便是幸福 ------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之己见

    享受“逍遥”便是幸福

    ------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之己见

    袁竹不是医生;也不是药神,他是画家,但却干着药神一样的事,他巧用手中的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开出了一道妙不可言的处方……



    《人民美术》杂志(2018年06刋)艺苑名家专栏已发表的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佛佑东方》《大自然》《天地不自生故长生》《上梁不正下必歪》和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组织编纂即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传承大师》一书收录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如《希望》《东方红》《我要飞》《逍遥天下》《万古长青》《佛源古蜀》《人间仙境》《天人合一》《佛佑华夏》《家国天下》《高瞻远瞩》《太婆湖·舟》等作品不仅极富艺术性,还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内涵,在当今画界诸人中,数袁竹的画风别出心裁,自成一家,独一无二。他的作品瑰丽奇美,富于想象,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具有雄奇俊逸的艺术意境。即便是描绘平平常常的自然小景,也能显现出排山倒海、气呑山河的气势、韵味,可谓:“不随人观物,故自有所见”。他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擅长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将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优秀传统元素与天、地和山川河流等交融、与时代、人文对话,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借古传今,借物喻人,同时又画情真挚、绘意奔放,笔墨多变,构图造型奇妙,将恣意飞扬的画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融为一体。使画面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沁人心脾,其无穷的想象力,让观者有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并留下美好的回味。


          袁竹将中国画的“平远、高远、深远”和西画的“俯视、平视、仰视”自然而完美的结合,既传统又出新,艺、道融合法度自然,画面不仅绿水青山,还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如神话传说融入画里,真正体现了有文化内涵。可谓是画坛一奇迹。 观当今之中国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乃至技法,给人的感觉是千人一面的作品太多了。有的只知照搬传统的形式、题材,纯粹以传统形式争高低,只有熟能生巧、拾古人牙慧的品位;有的失去了自力更生的勇气、有的拘束在传统的范式里不敢越出雷池一步,只学其形、不化其神,过多的注重书法性,而最大的是文化的缺失。而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独辟蹊径,异军突起,笔墨依旧,风采夺人,是一种有信仰的艺术,追求人类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不管东方,还是西方,文明最终要在这里交汇:自然大道。袁竹的写意抽象画别具一格、潇洒自如、逍遥自在、回归自然、质朴脱俗、体现了环保、既自然、自由、又自在,自信。这是人们梦寐以求,值得一生为之奋斗的。画面给人虽然矇眬,但画里却有文化,将中国文化的三大核心儒释道有机融合,意境深,具有深遂的灵感与想象,集科学、宗教、哲学、美学、人文等为一体,是阳春白雪的矇眬艺术神品透出清新的空气,有激情,更有爱。久读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感觉它具有天然瑰宝的魅力,犹如炊烟般,意犹未尽只能慢慢品才能尝出其中的美味。从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的思想,不同于一般画家印刷机一样的创作,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是有灵魂的,有他想表达的东西。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的这种强烈的表现力,若与其他画家的作品摆放在一起,一定会让欣赏者在众多作品中感到他鹤立鸡群,人们需要像袁竹这样每一幅作品都真正表现自己艺术思想的画家来发出不同于其他大部分画家的声音……欣赏袁竹的写意抽象画是一种享受,把我们带到了另一种境界,脱离了世俗、喧闹、繁华,而寻到一处悠悠天然的纯真和质朴,会让欣赏者呼吸到扑鼻而来的氧气,让心灵净化、超度,得到原始的回归......逍遥派画,为人类提供了精神的逍遥世界。




           近现代以来,艺术品只是数字的游戏,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的垃圾品和数量少之又少的艺术品。虽然他们用尽了所有的名词和形容词,文化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唯独把“美学”这两个字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要求一件艺术品要具有“美感”,这是起码的要求。因为只要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才会领略艺术家的才华和情感。好的艺术品从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且极其珍贵、难求。首先我们要学会鉴赏一件艺术品,观者自己的内心要“平静’,还需要一对智慧的眼睛。“美感的形式”正是引领我们进入艺术领域的花园,而不是把我们领进地狱的深渊泥沼之中。凡是人,对“美”都有一种天生的迷恋情结。比如对大自然“美”的赞叹,比如对父母、亲情的依恋,比如对爱情的苦苦追求,这都是千古不变、永恒不息的情怀和题材。这种情怀往往就发展成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是它们带给了人类欢乐和希望,常常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孤独的、混浊的生命道路。德国的大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学书简的第一封信中就非常明确地提到“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嗜好”。 遗憾,100多年来人类对美的认知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美学受到非常彻底的颠覆。当代艺术界更是以丑为美,以丑为荣。在许多画廊和美术馆的展览作品中,“美和美感的事物”已经荡然无存。美的概念已经被一个又一个的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们赶出庭院和家门,剩下的是一些杂乱无章的以思想碎片组装而成的破烂物,艺术家们都成了思想家和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者了。 艺术被金钱奴役,艺术被政治绑架。艺术家没有基本的手艺,却要充当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理论家、革命者、思想家的角色。这种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本来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如今却越演越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当代艺术就是当代病。”他也以很长的文章批评了当代艺术的荒诞和诡异。英国作家乔恩·麦格雷戈说过一句:“即便身处炼狱,也要想着光!”遗憾,我看不到如此高贵的心灵。 王蒙先生曾写过一篇《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对一大批死活读不下去经典名著的人,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尤其是,造成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也许经典名著离开他们太远了,一些人永远不会明白其中之奥秘。 凡是好的艺术品,一定能给我们“正能量”,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使人生充满乐趣和阳光。好的艺术品,一定能让人“养眼”,而不是“养钱”;你和他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从然达到“养心”的境界,达致内心的愉悦和畅快,这就是“艺术的共鸣”。 好的艺术品一定是美的守护神,只有在美感的相互体验中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审美会使人保持一种人类的尊严并感到幸福,席勒先生也早已经阐述了这一点。孔子的“尽善尽美”和孟子的“充实之谓美”,都是对艺术品和人格的要求,也可以追溯到2000年以前的事情了。 应该让“美”回到艺术家的身边,远离“假、丑”。你丧失了“美感”的判断和渴求,就一定会丧失“假、丑”的识辨,下一步就会滑向“恶”的边缘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这句话1600多年前的先贤刘勰就讲过了,我认为没有过时。真与实的东西,生命力是经久不衰的,因为,在真与实的世界里,人类才会受到启迪、得到智慧、把握真理,生命才会觉悟和开心。 比如读诗词,读文章,甚至听音乐,都要在一定的门槛里,才可能窥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这个“门槛”,就是艺术的语言、规律性和创作的特色。这种规律性,不是你定的,也不是我定的,而是人类悠久的历史经验中实践,体悟到的,带有普遍的真理性。没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根脉,没有真正的人格操守和审美自觉,只能成为一个追求收视率和门票的哗众取宠的戏台,最终只会遭受更多人的鄙视和轻蔑。



          真正的经典不会因时间流逝褪色,相反,还会被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光彩。对生活压力巨大、生活节奏紧张的当代人来说,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就如一副养心静气之良药,药方里既有伏曦八卦、周易阴阳、孔孟之道丶又有老庄精神,还兼备释佛之经……那一幅幅画面,绘声绘色、栩栩如生;那一幅幅画面,含蓄蕴藉,富于变化,馀音袅袅,韵味无穷,表达力强,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和很高的审美价值。自然而然会让你心安、心静,顺其自然,返归真我…… 通过对袁竹创作的写意抽象画作品进行较全面的欣赏,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他的写意抽象画画作几乎副副都是与心共舞,情透纸背,把美的种子撤向人间……他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出尘脱俗的志趣、细腻激扬的情感、运用生花妙笔,创作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写意抽象画作品。而特别是像获美国纽约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国际优秀奖的《山村》、获中国长城文化奖被镌刻成长城壁画永久展示的《秋韵》、入选由中国文联主管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监制的《一带一路·传世国瓷》专题工程,作国礼代表作品,成为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永世相传的《远山的呼唤》《梵音乐水》等一批入史入典的写意抽象画作品,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我们这些作为与他同时代之人不可不赏。 大画家石涛曰: “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有法必有化。……我于古何师而不化?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其意是说,画不能无法,然而舍化则无以用法;不住地化法,方显法之伟大。自古以来,历代名家、名画之存在,皆由于不断革新传统之法,以表现画中之我和我之创造。现代西方美学家贡布利希指出: “有成就的画家无一不对既有图式(程式)作斗争”。革新艺术传统和革新艺术形式分不开,名家的功绩与名画的造诣又和艺术形式美的创造分不开。中国绘画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乃有笔有墨有情有我。近百年来,画界有不少的被西画的写实线条所左右,还有许多无法突破古人之笔墨的藩篱,过分注重笔墨趣味,而忽视了有情有我。艺术发展的标志是精神的深层挖掘,艺术需要自由,尤其是精神的自由。我们艺术家既可传统出新,又可中西融合,还可进行新的拓展,虽说书画同源,但不要一味地延续甚至放大古人所言画而称写是强调书性的写之类的陈词了,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用于牢牢把握意境营造和笔墨表现的高度和深度,让创作既通情达理又任性发挥,极大地提升作品的审美品性和文化内涵,在新的时代有新的发展。我们艺术家要穿过成人的功利主义,找回孩提时代的天真,抛弃假文明的一本正经,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所谓艺术大师,就是让批评和历史都感到为难。难道这不是我们艺术家的梦吗? 现代接受美学创始者伊瑟尔说: “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作品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更赋予给他参与作品意义相成的权利。” 画家袁竹创作的许多写意抽象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是经得起时间验证的。虽然当初在面世时曾饱受非难,有的甚至遭人指责不被认可,但经过岁月的洗礼,还是令芸芸众生为之倾倒,让他声名鹊起。……他的很多幅写意抽象画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后乃至未来将会成为无价之宝;将会在艺术殿堂上永不褪色;将会散发出恒久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以图像的方式记录下社会历史的风貌、自然环境的状况、以及生活的点点滴滴,让那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成为永恒。这些画作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尘埃,清晰地看到过去的风貌;这些画作带领我们阔步走进当今这个大变革、大开放和生态大建设的时代,领略现在无限好的风光,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这些写意抽象画画作是画家袁竹内心的思想和情感的外在体现,通过欣赏它们,我们可以与画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些写意抽象画画作唤起我们心中的同感,或喜悦、或激动、或渴望、或向往…… 袁竹的写意抽象画重表现,重拟人化、重象征,重暗喻,是抽象、象征、表现主义和大写意风格等的结合,画作富哲理,既重形象,又重物理物性,做到了承古人之精粹,撷今人之新法,参与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拼博不息,深得笔墨之情趣…… 袁竹的写意抽象画卓尔孤标,融汇中西,跨越古今,离套脱俗,为心灵之作,此乃真艺术也。他用本觉布局,用粗犷和抽象构架,用意境和灵感充实,大处显意,小处见实,带入感极强,呈自然,觉空灵,显逍遥,真感受世界的本来,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新画风。 欣赏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需要情怀、悟性丶佛性丶理解力和想象力。抽象实际是不同维度实相的叠加,有层次,有叠加,有时差,有静有动,似平面而非平面,是立体流,有点象霍金脑海中的平行宇宙,需要同时看进想进感知各各空间。你便能感受到袁竹要表达的东西,你也能进入到袁竹造的那个空间。这种综合的高效本觉不好形容丶不好言语(总觉无法函概,可喻不可言,佛者曰“就是这样")就是抽象的感知。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艺术,不论作者为谁,也不讲师承有否,也不问何工具,更不论技法等等,此皆是呈现艺术过程中的媒介,无需定论之,无需关注也,唯有,只看,也只有看具体艺术本身。一些人开口闭口只讲形式、外表、过程、师门丶作品之相而非性,与之争辩好象修佛中的典故“磨瓦成镜"一样,外行永不得正道,难成正果。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语言符号,而且在画面的深度、广度、信息容量都值得艺界借鉴和评论界深入研究,堪称引领时代新高峰,可谓是大师级的艺术家。 欣赏袁竹的写意抽象画真的是一种享受,如观披戴薄纱的内秀面娇的绝代佳人一样令人痴醉、神秘。要反反复复地读上几遍,十几遍,增加对他作品赏阅的感悟,思想,情感,幻想,融动人进入画中去猜测?不少喜欢他写意抽象画的,看了他的画,一遍又一遍,任然是有美好简单又丰富想像的感觉,但又理解不了,却情不自禁又要往里看,去探究…………一看他的画,大脑会自然而然冒出许多问号?他的画很有寓意或含义,透过画来传递另外一种信息……这是不少会欣赏的人通过欣赏他的画感受到的。袁竹把更多的情通过画表达出来,每一个会欣赏画的人,都在欣赏过袁竹的画之后,会有以上这样真实的感和悟。所以,当看到别人对袁竹作品不好的评论的时候,感觉对方对艺术或者更高境界的艺术根本就理解不了,一出口评论,反而把他自己的劣和拙暴露出来。是的,欣赏是讲层次的,有的人只能欣赏行画,一目了然,没法子,从小接受人文艺术教育太少,对读艺术,尤其是高雅艺术,几乎是一张白纸。好在,现在这个状况在逐渐改变了,懂的,慢慢会越来越多。这是民族之幸事,国家之幸事。 题很重要,是引领,是方向,是格局,也是布道,是赏画人的意境的催化剂,更是作者的“点睛"。画家袁竹创作的《盘古开天》《母亲(女娲)》《牛郎织女》《下凡》《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八仙过海》等系列神话传说写意抽象画作品,则通过打破时空让我们穿越,进入梦幻般的世界,去寻根问祖,追溯起源; 画家袁竹运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再现了远古洪荒时期那惊天动地的宏伟画面,激励人们战胜困难,勇敢向前,鼓舞人们增强斗志,奋发向上,续写中华民族壮丽的民族史诗; 《祖先的记忆》《祖先》《祖先的栖息地》《仙山先人》等一组写意抽象画作品通过一个孩童在睡梦中,与先人对话的方式,表现出画家的内心深处的呼唤: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华文明由远古始至今能一脉相存,薪火相传、就在于传承,一代接一代…… 《空灵》《逍遥游》《圣山仙境》《梵音乐水》《一路向东》《高山飞瀑》《远山的呼唤》等一组山水写意抽象画作品,则运用进退自如的线条、游忍有余的笔墨、湿润明丽的色彩,表现出画家袁竹内心的轻松、喜悦、和无拘无束,把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和寄情山水最逍遥表达得淋漓尽致,或明志、或抒情……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细读:如《空灵》,让人很欣赏,也很享受那个意境,有空灵,但更感到大静大空中的强的生机,有春意,有生灵在勃发:《远山的呼唤》如临其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内心渴望却要在繁重的现实寻找到属于自己(或是大众)的真、善、美,一份宁静,别有一番风味,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对艺术会欣赏的,感悟都会大同小异,否则,艺术无国界也无从谈起,无论是国人,还是外族,好作品都会产生共鸣。 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给人就是这种感觉。

    享受快乐,也享受苦难……

    欣赏袁竹的逍遥画,便是享受幸福。若你长久与其相伴,将为自己构筑一处飘满墨香的精神家园,你对逍遥境界的追求,对自然的敬畏,对事物本性的尊重,慢慢地会让你心静如水,与人,与自然合谐共生,逐渐变得不惑、变得不惧、变得有力……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