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笔墨见精神写生铸真情

    笔墨见精神 写生铸真情 ——蔡卫星中国人物画创作启示谈 张本平   在当今画坛,作为人物画家,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面对着生活,艺术离不开现实这块土地。否则,是不可能激发出活力和生机的,即使他有再好的天赋和再高的技艺。同时,对于人物画家来说,没有比保持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了。深入生活、采风写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应是人物画家的精神旨归。只有这样,才会有足够的阳刚志气,去获得雄健、博大、深厚的艺术底蕴。作为中原画风人物画家的蔡卫星,是深谙此理的。 蔡卫星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是下过大功夫的,这从他的线条上可以看出来。他的线条浓枯相宜,很“筋道”,好似春天的树枝、夏日的野草、秋天的稼禾、冬日的山泉,充满着生命的张力。他笔下的西域牧民,绝无呆板之气,绝无僵冷之气,更无故弄玄虚的高古,有的是浓郁的西域气息、亲和气息、清新气息、朗润气息。所以他的人物画气象很正。多年来,蔡卫星走遍了青海、西藏高原的丘丘壑壑,多次深入到藏区及黄土高原地区采风写生,随身带着的小画夹,将看到的感悟至深的美景化为心中的画图,在不断地体悟中,让眼中的风景化为纸上永远的风景。他的国画,功底扎实,造型准确,色彩丰富,寓浑厚中显出真性情。在积健为雄中表现出自己沉敛的个性。 蔡卫星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去了郑州航院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朋友去了西部采风,从此西部人的形象深深吸引了他,大西北独特的人文风情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激情。多年来,他把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全部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由此他说:“人富有两种,一种是金钱富有,一种是精神富有。不重视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文明的社会,即使金钱再多,可以说是贫穷的社会。因此,文史哲是民族的灵魂所在,忽视文史哲的民族是贫困的民族。所以,这样以来,我就感到自己很‘富有’了。” 这样的艺术态度使他的绘画作品没有蒙上过多的世俗烟尘,却显得如青藏高原般纯净、浑厚、博大、广阔。纵观蔡卫星的艺术创作,可以看出他豁达的胸襟和开阔的绘画意识,这使他在艺术上有着一种圣徒般的虔诚。因而,在人物画上,他以西藏、青海地域风情为创作母题,以敏锐的视觉与表现,赋予他们以独特艺术形象,使每一个普通的人物、景物,都充满质朴、素净、明确的内涵。虽然有些画面呈现出一种悲怆、凄凉的气氛,表现了画家的压抑情绪,但是,延续在画家心中的,却是画家乐观的情态。因而,他以风景在沟通着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生命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与人生哲理的大胆探索上,不但具有时代气息,也富有生活特征。如他的《草原牧歌》《童年》《草原风情》等,就是风景画的代表。笔触的犀利,色调的稳健,于凝练中结构出笔下物象的特征,赋予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及强烈的地域特征。 从他人物画的布景能看到他的传统功力:既有大小写意的传统,又可感受到他不拘一格的创变精神,水墨华滋,笔简意赅,其可贵处正在于落寞用笔,既多不得也少不得,画面相当严谨的。而他的人物画创作,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及对朴素生活的描述,反映在自己的绘画里面,使作品充满了淳朴的情怀。蔡卫星坚持到生活中去的创作理念,尤其重视写生,他不提倡深入生活的时候用相机代替写生,并认为“有些成功的写生画就是创作,就是一幅艺术品。因为画家面对模特和对象是有感而发,其中蕴含着画家的思想、情感,有画家的取舍及表现,有画家对艺术对象的处理及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具有画家的艺术风格。”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出版的《蔡卫星画集》就是这一艺术理念的实践成果。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蔡卫星淳朴、朴素、平凡,如一张白纸却感情浓烈,对绘画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几十年来他踏遍了高原的山山水水,不但用画笔描绘了高原人民的生活场景,也描绘了高原人民的灵魂,同时也书写着自己的心声。在他的创作中,他没有走时髦的路子,也没有沿着当代艺术的捷径行走,而是一如既往地按照写实的路子进行创作。作品虽然没有当代艺术般强烈的视觉冲击,可是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平实朴素,耐人寻味。如《高原圣地》《牧羊女》《高原魂》等作品。其中那幅《转经者》就深深地打动着人心。作品中,他描写了一位藏族老妇,在肃穆、庄严的寺庙里面转着经轮。画面中,那位老妇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眼神慈祥而忧郁,充满着对佛的虔诚。她用干枯的手握着急速旋转的经轮,以示拜佛的虔诚。而更妙的是画家刻意的在画面中安排了一位迷茫的小女孩,平淡、平静、木然的脸,她站在老妇人身后,一脸的迷茫。在老一辈心目中,对宗教的来世之说有着虔诚的信仰,但在小女孩的内心中,什么来世、什么前生,好像与她很是遥远。她与老妇人的虔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不同时代的人,在信仰面前显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转经者》给人留下的思索是严峻而深刻的,它是一个启示,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个体面对佛教的反思和深刻的解读。读者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缩影,同时也看到一个民族在世界多元文化面前的强力回应。人类多么需要自身的解放,而这解放又是多么的艰难。因此,这也是蔡卫星对佛教轮回之说的反思,也有着作者对轮回之说的思考。 在蔡卫星的人物画中,细腻的感情、心灵的参与、感受的饱满、情感的内敛,使他的艺术体验通过光线与色彩的把握,使笔下斑斓缤纷的人物感情,在喜与忧、思与愁中,将不同阶层对象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给予深刻解读。他的作品,将那些现实中的虚假、丑态作为表现真诚、善良的对比与参照,在批判的意义上,投射出现实主义对人性的追问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如他的《天山牧歌》《高原红》《转经者》等。 蔡卫星的写生画,视觉敏锐,选材独特,截取的场景极尽精致,并能反映出所选对象所要表现的内心感受。他以扎实的造型功底、深厚的文化素养,对描绘对象给予丰富的人文内涵。画幅大,容量大,每幅皆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心灵的作品,从不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黑白灰的运用及逆光部分的表现,匠心独具,和谐生动,充满张力。他的画,以认真之心在抒写着自己的情感,将追求自我心灵的写照用形和色表现出来,在追求一个真实自我的同时,站在审美的高度用造型和色彩在营织原生态的艺术作品。因而,我们看他的画,没有重复,没有凭空捏造,而是有根有源,隽秀灵通,以朴实、扎实、厚实的笔触,表现了画面对象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的人物画,在形体造型、明暗层次、空间关系、主次关系、水墨的质感与量感,以及在环境氛围等方面,都牢牢地把握和控制在为塑造人物这一艺术焦点之中,从而使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突出。无论是群体描绘,抑或个体刻画,其人物形象都是生活在西域这片高原土地上牧民中的“这一个”。生活是启发艺术不断创新的源泉。蔡卫星在创作中,力图用笔墨之美来传达性格之美,用塑造不同的性格美来探求不同的笔墨美,不断提高笔墨的表现力,并力求二者和谐、统一。 蔡卫星认为,只有在大自然面前,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脉搏和艺术创作的冲动。正是这样的艺术追求,使他每一幅作品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蔡卫星在进行油画创作的同时也开始了国画创作,人们也许并不理解他的这种转型,可蔡卫星认为:无论是油画笔还是国画笔,在艺术家的手里它只是一种绘画工具,艺术家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修养才是艺术作品得以保证的根本。他的创作,并不局限在某一家某一派身上,而是博采众长,能够吸收各方营养为己所用。而今面对市场大潮,蔡卫星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他认为艺术的价值标准是要靠艺术本身来定,而不是靠炒作,更与职位没有关系,作为一名画家最应该做的是努力地画好画,至于是好是坏,等过上个一百年,让后人去评说吧! 中国画越千年的发展,经历代大师的耕耘创造,积累了丰富的作画理念与技巧,今天称之为传统。看得出蔡卫星在传统理论与技法研习上是下过苦功夫的,而且通过师造化,已走出传统,创造了自己的新天地、新境界,可以说他的画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现在的蔡卫星是在教学与作画的同时也在享受生活,作画之余,在郑州城内逛逛,听听豫剧,吃碗烩面,就是听着那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对于他也很亲切。他认为人有时候也不能太累,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只有让心静下来、沉下来的时候,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创作,艺术原本就是很纯净的,少一分世俗,就会多一份真谛。可是这样的见识在现在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因此,对于蔡卫星这样不事张扬的生活态度,让笔者又多了份由衷的敬佩。 总之,蔡卫星的绘画,往往在平淡无奇、朴实无华中,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他的画于朴实无华中,见出真性情。如他的人,实在、朴素、认真。因而,他能在于无声处听惊雷之境中,写尽心中绮丽的色彩。笔者认为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里体味着自己崇敬的人们,再逐步去体会一个群体的精神,由此而引发的感动会在生命的生长中沉积为文化精神的感悟,而画面的内涵则是由笔墨的审美梳理出心性在这一过程中的智慧。蔡卫星出生在湖南,工作在河南。其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成为他艺术生命中的阳光。对高原淳朴的人的热爱,使他的水墨画渗透出朴素的风格,因此蔡卫星是一个透明的艺术家,他爽朗的性格依然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本色;蔡卫星是一个苦学的艺术家,他的画语储藏着“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的善美;蔡卫星是一个有定力的艺术家,他不为先锋潮流所蔽,保持以盛赞西域人民的精神为源,写照西域人的平常生活。蔡卫星在长期的从事中国画创作中生发于清澈,他以朴素为大美,把自我的一切向纯朴敞开,从生活中遵守简单的特性,从造型上理解单纯的结构,从笔墨里生发朴素的境界,从文化中立定精神的品格。蔡卫星是在这样的文化空间里体验画面的内容与形式。西域人民的憨实、厚重、直率给予了蔡卫星深刻的体悟和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办含传真) 63754017(办) 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笔墨见精神 写生铸真情  ——蔡卫星中国人物画创作启示谈 张本平   在当今画坛,作为人物画家,必须充分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面对着生活,艺术离不开现实这块土地。否则,是不可能激发出活力和生机的,即使他有再好的天赋和再高的技艺。同时,对于人物画家来说,没有比保持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了。深入生活、采风写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应是人物画家的精神旨归。只有这样,才会有足够的阳刚志气,去获得雄健、博大、深厚的艺术底蕴。作为中原画风人物画家的蔡卫星,是深谙此理的。 蔡卫星对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是下过大功夫的,这从他的线条上可以看出来。他的线条浓枯相宜,很“筋道”,好似春天的树枝、夏日的野草、秋天的稼禾、冬日的山泉,充满着生命的张力。他笔下的西域牧民,绝无呆板之气,绝无僵冷之气,更无故弄玄虚的高古,有的是浓郁的西域气息、亲和气息、清新气息、朗润气息。所以他的人物画气象很正。多年来,蔡卫星走遍了青海、西藏高原的丘丘壑壑,多次深入到藏区及黄土高原地区采风写生,随身带着的小画夹,将看到的感悟至深的美景化为心中的画图,在不断地体悟中,让眼中的风景化为纸上永远的风景。他的国画,功底扎实,造型准确,色彩丰富,寓浑厚中显出真性情。在积健为雄中表现出自己沉敛的个性。 蔡卫星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去了郑州航院任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朋友去了西部采风,从此西部人的形象深深吸引了他,大西北独特的人文风情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激情。多年来,他把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全部通过绘画作品表现出来。由此他说:“人富有两种,一种是金钱富有,一种是精神富有。不重视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文明的社会,即使金钱再多,可以说是贫穷的社会。因此,文史哲是民族的灵魂所在,忽视文史哲的民族是贫困的民族。所以,这样以来,我就感到自己很‘富有’了。” 这样的艺术态度使他的绘画作品没有蒙上过多的世俗烟尘,却显得如青藏高原般纯净、浑厚、博大、广阔。纵观蔡卫星的艺术创作,可以看出他豁达的胸襟和开阔的绘画意识,这使他在艺术上有着一种圣徒般的虔诚。因而,在人物画上,他以西藏、青海地域风情为创作母题,以敏锐的视觉与表现,赋予他们以独特艺术形象,使每一个普通的人物、景物,都充满质朴、素净、明确的内涵。虽然有些画面呈现出一种悲怆、凄凉的气氛,表现了画家的压抑情绪,但是,延续在画家心中的,却是画家乐观的情态。因而,他以风景在沟通着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生命的联系,在社会生活与人生哲理的大胆探索上,不但具有时代气息,也富有生活特征。如他的《草原牧歌》《童年》《草原风情》等,就是风景画的代表。笔触的犀利,色调的稳健,于凝练中结构出笔下物象的特征,赋予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及强烈的地域特征。 从他人物画的布景能看到他的传统功力:既有大小写意的传统,又可感受到他不拘一格的创变精神,水墨华滋,笔简意赅,其可贵处正在于落寞用笔,既多不得也少不得,画面相当严谨的。而他的人物画创作,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及对朴素生活的描述,反映在自己的绘画里面,使作品充满了淳朴的情怀。蔡卫星坚持到生活中去的创作理念,尤其重视写生,他不提倡深入生活的时候用相机代替写生,并认为“有些成功的写生画就是创作,就是一幅艺术品。因为画家面对模特和对象是有感而发,其中蕴含着画家的思想、情感,有画家的取舍及表现,有画家对艺术对象的处理及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具有画家的艺术风格。”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出版的《蔡卫星画集》就是这一艺术理念的实践成果。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蔡卫星淳朴、朴素、平凡,如一张白纸却感情浓烈,对绘画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几十年来他踏遍了高原的山山水水,不但用画笔描绘了高原人民的生活场景,也描绘了高原人民的灵魂,同时也书写着自己的心声。在他的创作中,他没有走时髦的路子,也没有沿着当代艺术的捷径行走,而是一如既往地按照写实的路子进行创作。作品虽然没有当代艺术般强烈的视觉冲击,可是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平实朴素,耐人寻味。如《高原圣地》《牧羊女》《高原魂》等作品。其中那幅《转经者》就深深地打动着人心。作品中,他描写了一位藏族老妇,在肃穆、庄严的寺庙里面转着经轮。画面中,那位老妇一头白发,满脸皱纹,眼神慈祥而忧郁,充满着对佛的虔诚。她用干枯的手握着急速旋转的经轮,以示拜佛的虔诚。而更妙的是画家刻意的在画面中安排了一位迷茫的小女孩,平淡、平静、木然的脸,她站在老妇人身后,一脸的迷茫。在老一辈心目中,对宗教的来世之说有着虔诚的信仰,但在小女孩的内心中,什么来世、什么前生,好像与她很是遥远。她与老妇人的虔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不同时代的人,在信仰面前显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转经者》给人留下的思索是严峻而深刻的,它是一个启示,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个体面对佛教的反思和深刻的解读。读者从这里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缩影,同时也看到一个民族在世界多元文化面前的强力回应。人类多么需要自身的解放,而这解放又是多么的艰难。因此,这也是蔡卫星对佛教轮回之说的反思,也有着作者对轮回之说的思考。 在蔡卫星的人物画中,细腻的感情、心灵的参与、感受的饱满、情感的内敛,使他的艺术体验通过光线与色彩的把握,使笔下斑斓缤纷的人物感情,在喜与忧、思与愁中,将不同阶层对象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给予深刻解读。他的作品,将那些现实中的虚假、丑态作为表现真诚、善良的对比与参照,在批判的意义上,投射出现实主义对人性的追问与现实生活的思考。如他的《天山牧歌》《高原红》《转经者》等。 蔡卫星的写生画,视觉敏锐,选材独特,截取的场景极尽精致,并能反映出所选对象所要表现的内心感受。他以扎实的造型功底、深厚的文化素养,对描绘对象给予丰富的人文内涵。画幅大,容量大,每幅皆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心灵的作品,从不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黑白灰的运用及逆光部分的表现,匠心独具,和谐生动,充满张力。他的画,以认真之心在抒写着自己的情感,将追求自我心灵的写照用形和色表现出来,在追求一个真实自我的同时,站在审美的高度用造型和色彩在营织原生态的艺术作品。因而,我们看他的画,没有重复,没有凭空捏造,而是有根有源,隽秀灵通,以朴实、扎实、厚实的笔触,表现了画面对象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的人物画,在形体造型、明暗层次、空间关系、主次关系、水墨的质感与量感,以及在环境氛围等方面,都牢牢地把握和控制在为塑造人物这一艺术焦点之中,从而使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突出。无论是群体描绘,抑或个体刻画,其人物形象都是生活在西域这片高原土地上牧民中的“这一个”。生活是启发艺术不断创新的源泉。蔡卫星在创作中,力图用笔墨之美来传达性格之美,用塑造不同的性格美来探求不同的笔墨美,不断提高笔墨的表现力,并力求二者和谐、统一。 蔡卫星认为,只有在大自然面前,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脉搏和艺术创作的冲动。正是这样的艺术追求,使他每一幅作品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蔡卫星在进行油画创作的同时也开始了国画创作,人们也许并不理解他的这种转型,可蔡卫星认为:无论是油画笔还是国画笔,在艺术家的手里它只是一种绘画工具,艺术家的文化积淀和艺术修养才是艺术作品得以保证的根本。他的创作,并不局限在某一家某一派身上,而是博采众长,能够吸收各方营养为己所用。而今面对市场大潮,蔡卫星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他认为艺术的价值标准是要靠艺术本身来定,而不是靠炒作,更与职位没有关系,作为一名画家最应该做的是努力地画好画,至于是好是坏,等过上个一百年,让后人去评说吧! 中国画越千年的发展,经历代大师的耕耘创造,积累了丰富的作画理念与技巧,今天称之为传统。看得出蔡卫星在传统理论与技法研习上是下过苦功夫的,而且通过师造化,已走出传统,创造了自己的新天地、新境界,可以说他的画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现在的蔡卫星是在教学与作画的同时也在享受生活,作画之余,在郑州城内逛逛,听听豫剧,吃碗烩面,就是听着那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对于他也很亲切。他认为人有时候也不能太累,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只有让心静下来、沉下来的时候,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创作,艺术原本就是很纯净的,少一分世俗,就会多一份真谛。可是这样的见识在现在这个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因此,对于蔡卫星这样不事张扬的生活态度,让笔者又多了份由衷的敬佩。 总之,蔡卫星的绘画,往往在平淡无奇、朴实无华中,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他的画于朴实无华中,见出真性情。如他的人,实在、朴素、认真。因而,他能在于无声处听惊雷之境中,写尽心中绮丽的色彩。笔者认为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里体味着自己崇敬的人们,再逐步去体会一个群体的精神,由此而引发的感动会在生命的生长中沉积为文化精神的感悟,而画面的内涵则是由笔墨的审美梳理出心性在这一过程中的智慧。蔡卫星出生在湖南,工作在河南。其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成为他艺术生命中的阳光。对高原淳朴的人的热爱,使他的水墨画渗透出朴素的风格,因此蔡卫星是一个透明的艺术家,他爽朗的性格依然保持着中国文人的本色;蔡卫星是一个苦学的艺术家,他的画语储藏着“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的善美;蔡卫星是一个有定力的艺术家,他不为先锋潮流所蔽,保持以盛赞西域人民的精神为源,写照西域人的平常生活。蔡卫星在长期的从事中国画创作中生发于清澈,他以朴素为大美,把自我的一切向纯朴敞开,从生活中遵守简单的特性,从造型上理解单纯的结构,从笔墨里生发朴素的境界,从文化中立定精神的品格。蔡卫星是在这样的文化空间里体验画面的内容与形式。西域人民的憨实、厚重、直率给予了蔡卫星深刻的体悟和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本文作者张本平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 通讯地址:郑州市丰乐路与博颂路交叉口路东1号楼郑州市中原书画院     邮编:450053 电话:0371-63752045 (办含传真) 63754017(办) 13503814805                  邮箱: 948057433@qq.com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