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形神考究 以史为鉴——初探张英俊笔下的关公造型

     《艺术市场》杂志新媒体部副主任   庞思建
    图片

    来自真迹App的图片




         人物、山水、花鸟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三大主流创作题材,其中山水画讲求画面诗境、情境和意境的渲染与营造,花鸟画注重个人情志和趣味的流露与寄托,而人物画的核心则是要深刻地表现出所绘人物的形象特征与精神涵养,因此人物画对画家的造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苛。正如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的“以形写神”,道出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根本要义,不仅要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本质的酷似,方能形神兼备。
          人物画发展至今,单以时间为轴可划分为历史人物题材和当代人物题材,二者虽在形态外貌上有所差异,但都遵循着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的造型规律和表现方式。而由于当代人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仅限于对文献资料的解读和还原,通过画家的大胆想象来重现历史场景,所以画家为历史人物的造像就更加不易。因此,画家如何将收集的创作素材进行筛选、梳理和整合,在不违背历史事实和固有形象的前提下,对历史人物的造型特征和表现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跨越时代的鸿沟,解决好当代画家与历史人物之间隔空对话,成为当代画家为历史人物造像的关键。
           由此,笔者总结画家为历史人物造像需遵循的三点要素:第一,遵循“以形写神”人物画造型规律,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无论是当代人物题材还是历史人物题材,画家都应在创作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功课,对所绘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情感归宿、价值取向等方面研究透彻,结合画家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艺术创作的个性彰显,在已有的造型蓝本之上赋予画家对历史人物的艺术感受,形成新的人物造型,经过对“形”的考究和推敲来凸显人物“神”的特征,以此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美术界的肯定。第二,考虑普通大众对历史人物的审美与认知,不得对人物造型肆意修改,尤其是在为知名度高、影响力广的历史人物重新造型时,需更加严谨和慎重。因为这些历史名人的艺术形象早已通过影视剧作、舞台演艺、文学巨著等形式为普通大众灌输了鲜明的外在特征,如若画家对历史人物的重新造像与大众脑海中既有的人物形象出入较大,则势必会对大众的认知造成冲击,并受到排斥,所以考虑到普通大众对历史人物新造型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及艺术的创新性与独特性,要求画家既要走出以往固守的传统概念和定式,又要契合大众心理已然认知的通俗形象,才能在审美上与普通大众产生共鸣。第三,在表现历史人物时附加的场景及配饰要尊重历史事实,不得因追求画面效果而凭空捏造非真实存在的物象元素,造成对史实的亵渎和文化的误导,因此,要求画家在真实还原历史人物的原本形象之前,先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对史料文献的考证工作中,之后创作出的人物形象才能在历史、人文以及考古领域立得住、站得稳。
            综上再来探究画家张英俊的“关公”系列作品,则可看出他对关羽的文化理解和创作思想。张英俊出生于文物古迹源远流长的山西运城,自幼受到悠久历史文化氛围的熏染。而且,张英俊不仅在绘画上造诣很深,而且还是一位历史学者,他曾任闻喜政协文史办主任、博物馆馆长,熟知运城市的本土文化,谈起历史人物总是语出经典,言有来路。对文字考古和诗词书画均有深切的研究和体会,在大量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积累起良好的艺术感受力,逐渐掌握了对历史人物画造型创作的要点。在“关公”系列的人物画作中,他凭借多年积累的考古经验,从历史事实和大众审美的角度来重新塑造关羽的造型,从精神气质到外在装束一一进行考证,开拓了“关公”人物画的新气象。
    关羽作为中国历史人物中著名的英雄人物,是众多艺术家钟爱的表现题材。最常见的是其刚正不阿、忠肝义胆、勇猛强悍、所向披靡的武将形象,但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说明关羽勤奋好学,常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张英俊看来,“关公”不仅是一位武将,而且是一位儒将。因此,其笔下的“关公”一反常态,独辟蹊径,以文化内涵为创作主线,生动表现了关羽儒雅睿智的一面,将一位蜀汉武将的文化素养跃然纸上——关羽立于高山之上,昂首观望,神态安详,若有所思,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三国名将,不仅让关羽这一历史人物更加传神生动,而且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而从整体上看,张英俊笔下的关公形象又十分符合大众的心理认知,画作中的“关公”威武大气、稳重如山,彰显大将风范。将大众脑海中“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关二爷”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如今,大众所认知的“关公”与历史记载中的关羽有较大出入,而且“关公”不仅是一个独特的名人形象,更是“忠、义、勇、信”的文化载体。因此,在张英俊重塑“关公”形象之时,选择保留了那些固有的、具有高辨识度的形象特征,以便普通大众能够更加轻松直观地接受这一人物形象,从而消除了新造型出现时与大众接受能力之间的隔阂,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另外,张英俊以青铜剑作为画作中关羽的随身兵器,取代了戏说的青龙偃月刀。据考证,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器中刀器并未出现,骑马打仗中最常见的长柄武器应是类似于长矛的武器,虽然近些年影视剧中已经为大众灌输了“手持青龙偃月刀 ”英勇形象,但无历史依据。所以,在既不违背大众的理解认知和欣赏水平,又要尊重历史事实的情况下,张英俊在塑造“关公”形象时,以当时武将必配的青铜剑作为关羽的佩戴兵器,不仅在时代史实上无可非议,而且相比张扬的长柄刀器,佩剑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也正契合了张英俊在表现“关公”时所精心塑造的儒将风范。
            综上而成的“关公”造型,形神考究,以史为鉴,经得起推敲和考证,令人信服,张英俊的“关公”得到了历史、文化、艺术各界的认可与好评,同时他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人物造型创新、兼顾大众审美、尊重历史事实的美术精神,也成为了当代画家应该弘扬和发展的宝贵精神和优良传统。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