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以《书论》练拳

    孙过庭《书谱》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下笔就是结构、就是处置各种不同的结构关系。第一个字的写法影响第二个字的结构,如此一环扣一环。赵宧光说得更清楚:“配合数字,须字字锻炼,始成篇章。”

    翻译成拳谱为:"身不虚动,动必有由","一动成一招之势,一招乃整拳之母",一动就是结构、就是处置各种不同的结构关系。第一招的劲势影响第二招的结构,如此一环扣一环。张阳也可说得清楚:"配合推手,须招招锻炼,环环相扣,始能成拳"。

    不管以《书论》学书,以《拳论》练拳,或以《书论》练拳,以《拳论》学书,切记一个共同的特性,即:
    所谓《论》是"过来人"的高论,是高人悟到、练到的结果,不是练习过程,却是初练者的目标。如果你看得懂《论》,并能体悟得到,那么你就顺着《论》练(手追眼),此为大道也。否则,若看不懂,或者懂但不能体悟,此时要反其道而行之(眼追手)。

    比如:练拳要求"松",但初练者一定要先"紧",否则,容易练成"懈",但"紧"的同时不要忘记目标"松",作为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醒,紧是为了松。“以紧催松”才是过程。
    再如:练拳时圈要求"圆",但初练者一定要先方,否则容易"扁"或者"流水"。学过画的人都明白,用手工划圆不好画,但划方很容易,所以画圆时往往先画方,方的画好后,取角而成圆,这样的圈更"圆",更有涨力,并且每取一个角你就得到两个"发力点",成"圆"之后,便是处处"发力点"了。但一定不要忘了练"方"的目的。"以方取圆”才是过程。

    简单的说,《书论》《拳论》不是用来学的,而是用来验证的。即"一层拳架一层理"也,此句话不能返过来说。至于怎样去验证,那要看老师的点拔和本人的悟性了。总而言之,路有很多条,但目的地只有一个。以上张阳拙见,不一定适用每个人,度意而行。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