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访著名书法篆刻家王学峰


    风骚最数“王家军”
    ------访著名书法篆刻家王学峰
    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全国、国际书法展多次获奖。在日本、韩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举办展览。作品被多家文博单位收藏。
    他,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书画教学专家、河南社会艺术教育名师。96年办校至今,弟子3000有余。
    他,一方印社社长。应邀为韩国、英国要员等各界名人刻印2000余方。
    他,不以理论家自居。但著书多本,先后有30余万字书学论文发表专业报刊。
    还是他,三门峡文化艺术院院长王学峰。带领书画家致力于书画的普及推广和对外艺术交流的使者.
    看着王学峰的骄人业绩,使我想起中国书法史上的“王家军”----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王宠……
    王学峰以其才华横溢的天赋和孜孜以求的勤奋努力,在中国书法界为人所知,以出色的教学业绩,艺术创作,学术成果被人关注。《中国艺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多次专题报道。本报前期专版刊发其作品后,反响强烈。近日,笔者如约来到了三门峡图书大厦五楼,走进由中国书坛大家王镛教授题写的“王学峰书法篆刻工作室”,他正忙着对书法高考学生进行集训。课后,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
    面壁十年苦学艺
    王学峰,1973年出生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圣地——渑池县南村。这里面对黄河,背靠桓陵;这里文化灿烂,人才辈出;这里人民勤劳,民风淳朴;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这里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王学峰从小沐浴着仰韶文化的孕育、黄河文化的滋养,自幼便埋下酷爱书画的种子。
    王学峰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祖祖辈辈靠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辛勤耕作。姊妹八人,他排行最小,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上小学时,从伯父家里弄来一本字帖,生搬硬套地苦苦临写,期间也走过不少弯路,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孜孜不倦地追求和心中憧憬的书画艺术。传说中唐代大书法家怀素以芭蕉叶代纸练字,王羲之练字用尽十八缸水。他则是用两块大方砖稍稍磨平,并排放在桌上,天天悬笔挥毫,以笔蘸水,习字练腕,寒冷的冬天能练得满头冒汗,天长日久,竟然将两块方砖磨出了浅窝,站立的地面也被一双小脚踏下去两个凹坑,磨秃练坏了的毛笔也不知扔了多少支。当然,上学时,老师家长对他这种迷恋书艺的“不务正业”的“越轨”行为常常加以斥责,不时招来非议。节假日,一回到家,他就主动承担放牛的任务。因为放牛时,可以继续以石为纸,不耽误练笔。一时间,在村四周山山沟沟的石头上,到处都留下了他苍劲有力的笔迹。惹得小伙伴们心里直痒痒,也经常跟着练习。就这样,靠着勤奋和执著,南村出了“会写字”的小伙在四邻八乡被传为美谈。每年春节,乡亲们都提着红纸来找他写春联,他甚至在小学时就才曾到渑池县城写春联出售。
    进入中学,功课渐紧,但王学峰对书法的热情丝毫未减。他给自己定下练字日课,无论寒暑,从不间断。长此下来,他的书法在渑池开始小有名气。1992年,他的书法获得渑池县首届艺术节个人书画特等奖。其作品还远赴日本姬路市等地展出并被收藏。中学时,他还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当时在渑池轰动一时。
    就在别人为他取得的成就赞誉不已时,在书法之路上小有所成的王学峰却有了更高的追求。他知道在学书的道路上没有名师指导,则事倍功半。他毅然决定到中国书画装裱工艺学院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篆刻专业进修。然而,当时家里尚在贫困线上徘徊,一下子要交足3500元的学费,自带3000元的生活费和其它费用谈何容易,无奈他一是投亲靠友去借,二是求助于银行贷款,就这也仅凑够了4500余元,为了不误时机,他便带上这仅有的4500元现款,匆匆到校报名。在学校,半工半读挣学费上学,经过顽强的拼搏,艰辛地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期间结识了赵朴初、启功等书法大师,并受教于沈鹏、刘炳森、林岫、王景芬、李刚田等中国书画名家,系统地学习书画装裱,中国书法史、篆刻史、美学、鉴定鉴赏、诗词课程等。期间,书法篆刻作品连续四年展出于中国美术馆。
    1995年,王学峰供职于三门峡影剧院做美工。整天写写画画,所写海报引起了一些细心人的注意,他也因此经常被聘请到市财校、原工学院、小学上书法课,一些家长时常带着孩子不时找他辅导书法。辅导中发现有的孩子进步较慢,个中原因都是缺乏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一套规范的学习程序。有些孩子天资不错,却因家庭经济困难得不到及时辅导。以及在教学中发现多种教学弊端,鉴于种种原因,何不发挥自己特长办一所书画学校,使我们的国粹---书画艺术,得到弘扬与发展。尤其使青少年从小就用艺术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民族素质。
    办校谈何容易,为了实现他的夙愿,1996年9月,王学峰思虑再三,毅然决定放手一搏,于是他一边投亲借贷筹集资金租场地,一边从老家中找木材做桌凳,并着手于购置教学用具,制作招生版面,在他的努力下,三门峡书画艺术学校终于办了起来。办校的第一年,只有十几名学员,有的特困生还要免费,一学期下来,收支相抵明显亏损,有人劝他不要办了。可他认为,办教育赔钱是正常现象,坚持按时开学上课。有时学员较少,他也毫不松懈。经过几年的坚持,三门峡书画艺术学校在三门峡逐渐创出了名气,学员也逐渐增多,经济收入也有了好转。他就把全部收入投入到学校建设上,在聘请教师,增加设备,教学资料,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不惜代价,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之后,在三门峡书画艺术学校的基础上。他有相继成立了三门峡市青年书画协会、市文化艺术院、一方印社等。从此,在书画教学上,他真正有了自己发展事业的一片天地。几千名学生,有的从这里走进艺术院校,有的从这里成为各级书协会员……
    王学峰孤行独诣的学习方法,不但培养了他兼收并蓄,陶熔百家的吸收能力,同时也培养出他心有主宰,胸储造化,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创作能力。他的书法创作受书法教学影响,诸体兼收。楷书师法颜真卿及魏碑《张猛龙》;行书师法二王、宋贤四家及明清黄道周、张瑞图;隶书师法《张迁》,及简、帛书、篆书师法石鼓、散氏盘及甲骨文,其作品洒脱不拘、恢弘大气、延展开阔,章法闭合自如,运笔似行云流水,观之令人赏心悦目,既有颜楷骨力,又有二王神韵;既有宋贤四家的意蕴,又有秦篆汉隶的质朴。百余幅作品在专业性报刊上发表。并多次展出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还有作品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展览并被收藏,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文化部群星奖、书法导报国际年展奖、中国书协第二届CCTV杏花村汾酒杯大赛奖、纪念傅山诞辰奖、民族魂·国土情等大奖。
    王学峰的篆刻创作,不仅传承了古典传统的认知与继承,而且对当代优秀篆刻作品的充分吸收。他苦学勤思,使他沐秦风汉雨、览山川锦绣,怀抱古今经典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是铿锵有力的、也是绵厚悠长的。二十多年来,临摹古印无数,所经历的辛酸苦辣亦如鱼之水冷暖先知,最初开始摹仿报刊之印,但由于年幼功力浅显,刻刀上手,能涂出已算不易了,而后在朋友的启发下,开始摹习汉官印、汉玺印,早期之作印章显得有些拘泥,线条稍显单薄,刀势力度也不够大胆,肯定与娴熟,缺少雄强之音,后来拜李刚田为师,使修炼的境界达到更高层次。运刀爽利干净,技法娴熟,功力厚实,气韵浑朴。而后又拜访徐正廉、李强等使其篆刻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审美意识,使作品古拙大朴、情趣盎然。其篆刻作品广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为各界名人制印不下两千余方,上门求印者络绎不绝。篆刻作品发表报刊二百余方。2005年应邀为韩国前文化部长许由为首的21位书画名家治印,受到大加赞赏,被国内多家媒体竞相报道。同年,其作品参加西冷印社及全国篆刻作品展览。
    面对书法篆刻取得的成绩,王学峰如是说:“任何一门艺术,如果不能上升到理论形态,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学科语言,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那么这门艺术就是不健全的,而且势必影响其普及、发展与传承。尽管王学峰不以书法理论家自居,可他针对教学编写了《入手楷书教学》、《硬笔楷书》、《行书教学》等六本深入浅出的教材,对初学书法的学子不啻为福音书。王学峰好读书且勤于思考,善于动笔,偶尔也写一些诗词对联,在从事书法教育中,写出了《培养高素质书法教师队伍是当今普及书法教育的保证》,洋洋洒洒八千余言,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根据教学实践,先后总结出一系列《颜勤礼碑》、《圣教序》等碑帖艺术特点及学习要点。针对当前电脑时代忽视书法教育,大声疾呼《不容忽视书法教育对人格的塑造》,针对当前书法教育落后,提出了《谈青少年书法教育误区的分析与思考》《青少年书法教学形式》等。面对当前书法界互捧棒杀写出了《浅议对书法作品的评论》,等论文,有的还以口诀形式,发表全国书画专业报刊,有的被多家报刊网络转载。2004年作为一名普通书法教学工作者参加全国第二届书法教学研讨会。与50位全国书法名家、学者、教授探讨书法教育。2005年其论文《墨法研究》入选全国第七届书学研讨会。2006年论文《青少年书法教学形式论》获全国专业书画媒体理论三等奖。2007年其论文《青少年书法教育误区分析与思考》荣获河南省书学论文一等奖。2008年,受邀参加书法报社等单位组织的“全国少儿书画教学高峰论坛”,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
    对于时下的书法家来说,许多人在学习及创作方面,都以自我为中心,讲究静心、感悟、提高。很少有人会在书法研练之余还关心着书法的存亡和传承,在这方面王学峰走的更远。他担任三门峡市文化艺术院院长后,就积极致力于书法的推动与交流,品牌活动丰富多彩,让文化艺术深入人心。同书画家一道组织讲学、举办书画展、观摩展。并开展“书画艺术进万家”系列活动,深入部队、厂矿、政府、社区、农村等20余家单位进行书画艺术普及、推广。策划组织了“首届少儿书画电视大赛”、“迎奥运千名少儿书画现场大赛”等。同时,王学峰还积极组织中国书画参与国际交流。2005年4月韩国前文化部长许由一行21人光临三门峡,现场与市文化艺术院书画家举行交流笔会。2005年11月9日,英籍华裔画家王玉兰博士访问该院,并针对目前欧美等国流行中国书画热以及对艺术院的未来发展作了专题讲座及笔会。此次交流,还促成了三门峡书画家作品2006年8月在英国劳也斯道夫艺术中心展出。
    2006年8月和2007年4月,日本国盐崎三郎先生两次到艺术院进行中日文化艺术交流。此外王学峰的书法作品还多赴马来西亚等国参展。一系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极大地提高了三门峡书画家知名度。
    通过采访,我对王学峰有了一个立体形象,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王学峰有着自己独特学术思想,一方面他将感性的创作经验渗透到深邃的理性思维中,学与思,知与行,创作与理论相汇通,通过创作印证理论的正误及可行性,再通过理论指导创作少走弯路,以这种双向反馈优势介入书法教育活动,传承发扬。另一方面,不跟时风,亦不逐流,只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体味艺术创作的甘苦,临帖余暇,则以书画教学,社会活动为己任,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最后祝愿王学峰不断地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佳作,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学生,策划更好更多的活动,为我们这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贡献力量。为书法史上“王家军”增光添彩.
    ——摘自《河南经济报·经济新闻周刊》记者王宏民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