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起源于战国。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相传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雄强朴茂之风。
隶书承上启下,上呈篆书,下启楷书。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相传秦朝有个叫程邈的人,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写的幺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做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徒吏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字体,它的笔画要写得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形状成竖长方形,使笔画纵向延伸;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
竹帛书看,早期隶书的形体和小篆相差不多。到了汉代,经过无数文人多次加工,逐渐美化,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都用篆字笔法写隶字,尚无波磔,当是由篆变隶过渡时代的作品。书风强劲奔放,仍有西汉遗风。东汉以后,其体式由细长化为扁平,笔画增加了波磔,形成“汉隶”的楷模,基本上已经定型。晋唐以后,仅仅是书写者在形式风格上作变化。
隶书,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种传统的重要书体,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