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中国画的"意象"和"意境"(四)

    “意象”就是形象和情趣的契合。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情化而显现出来。
    “意象”是中国美学史发展的成果。到了唐朝,“意象”这一名词,已经被美学家、画家比较普遍地使用了。以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关于“意境”。“境生于象外”。“象”是某种孤立的、有限的物象,而“境”则是大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图景。“境”不仅包括“象”,而且包括“象”外的虚空。
    “境”不是一草一木,而是元气流动的造化自然。画家的描绘,不要停留在有限的孤立的物象上,而要突破这有限的“象”,从有限进到无限,以体现宇宙本体和生机。显然,“意境”是“意象”,但不是任何“意象”都是“意境”。“意境”既包含有“意象”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又包含自己特殊的方面。“意境”的内涵比“意象”更丰富。在绘画上,要把客观事物最精粹的部分汲取过来,经过集中、筛选、加工、改造,融进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再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高度概括,用艺术手法充分表现出来,就成为“意境”。画家要具有审美的心胸,必须超越世俗欲念、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保持内心的虚静态。在虚静之心中才会“胸有丘壑”。苏东坡说“虚,故纳万景”,这样才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才能表现出客观真的“境”。完。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