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二

    狂草境界说“了缘”之二

    ——向张旭学习

     

     


    图《古诗四帖》高清版

     


    张旭作为草圣,自古至今异议不大。唐代文宗李昂,曾向全国发出一道罕见的诏书,把张旭草书,李白的歌诗和裴旻剑舞御封为大唐“三绝”。

     

    唐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高度评价张旭的草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张旭的弟子,由于颜真卿的个性使然并未习得老师的狂草,却在老师传授的笔法中衍生出颜氏楷书和行书。

     

    遗憾的是,一般大多数的“书家”都认为张旭没有真正的墨迹存世。他们认为那幅挂在张旭名下的《古诗四帖》不是张旭的真迹,虽然在北宋时期就收藏在宫廷内府,也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并置于谢灵运名下,当时名为《古诗帖》。到了明代由董其昌刻入《戏鸿堂法帖》,定为张旭作品。

     

    这纸《古诗四帖》被逊帝溥仪在潜逃东北时携出故宫,现入藏在辽宁省博物馆。它被当今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小组的成员们鉴定成了各执一词的东西,杨仁恺和谢稚柳定为真,启功和徐邦达定为伪。这四位书画鉴定大家中,谢稚柳不仅定为真,还下了不少功夫练习,大大促进了自己书画的笔力,受益不浅。

     

    就我的认识和实践而言,在没有新材料证明这纸古帖为伪的情形下,我倾向定为真。其一,在目前张旭所存留的残碑而言,《肚痛帖》和《断千字文》是公认为张旭字迹的碑帖,与《古诗四帖》有着相似的内在逻辑。

     

    从笔迹学可知,人的一些用笔习惯一辈子都改不了。

     

     

    就拿张旭在《古诗四帖》中“丹”字的写法而言,它是不按一般笔顺而写,是先点丹字的内点,由内向外完成,这种习惯在《断千字文》中就有印证。

     

     

     

    如果这张同一“丹”看不清,我们看张旭在对“用”字的写法上也是由内而外的运笔。

     

     

    张旭还有一个连笔习惯在《古诗四帖》和《肚痛帖》中亦有相同的运笔习惯,比如,他《古诗四帖》中

     

     


    对“共纷翻”的运笔,由细而粗,略向右倾斜,一气呵成。在《肚痛帖》中“如何为计”亦是如此写法。

     

     

     

    其二,该帖运笔的多样性和难度都极大。该帖把狂草绞转笔法的运用可说是炉火纯青而出神入化。如“千”字的写法,

     

     

     

    顺笔而下,绞转翻笔,涩势逆行,把绞转笔法中的沉坠劲,十字劲和缠丝劲纳于一字之中。“年”字的写法也是如此。

     

     

     

    张旭运笔的多样性和难度还体现在他把篆书的圆笔和魏碑的切笔法都用在了该帖中,篆法已讲过很多,我们着重看看他的切笔用法。“花”字写法,

     

     

     

    “采”字的写法,

     

     

     

    以及“其”字写法。

     

     

     

    当然,张旭笔法的多样性和高难度并非是炫耀技巧而是服从于作品的整体和通篇的表现性。真正做到了狂草境界里的境随心意走,界伴功夫来。想了解更多,关注了缘文创公众号 +(LY_Cultural)

     

    下一节我们说说对张旭《古诗四帖》的学习。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