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陈君安国画创作理论

    一幅写意山水画,大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作画过程。在一张纸上,约畧勾出某种形象,步步深入,形象从朦胧到清晰,是“从无到有”。但形象愈清晰,愈象某种对象,即离“现实”愈近,则离“艺术”愈远。通过各种手法在画面中的形象与形象之间,笔墨点线之间,虚实空间之间,该连的连,该破的破,该浑的浑,该醒的醒,该加的加,该藏的藏,使已经清晰的形象又模糊起来,是“从有到无”。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单独看是清晰的,但整体看又是互相关联牵扯,模糊混沌的。山水画中的形象如果是一个个清清楚楚,各自孤立的个体,缺乏互相间的整体关联,没有笼罩在统摄画面的某种氛围之中,就缺乏传统山水画中称之为“气”的东西。画面缺少了某种“气息”、“气象”、“气度”,就容易流为“俗”的“似”和轻浮的“荡”。所以,作画过程中当“似”到来时,需要对形象“破坏”,加强其“不似”的抽象因素。而当“不似”出现时,又需随即加以具象的调整,寻求“不似之似”。

     如此建汫——破坏——重建——再破坏——再重建,周而复始,层层叠加,使画面无序而有序,无形而有形,无笔墨而有笔墨,深厚而灵透,丰富而单纯,模糊而明晰,达到“剪不断,理还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的获得,正是作画过程中不断地对似与不似,抽象与具象的调整与把握,对客观现实与艺术表现之间的最佳契合点的寻求、捕捉与把握的结果。

    图片

    来自真迹App的图片




    图片

    来自真迹App的图片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