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来自真迹App的图片
苏 轼(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的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是一组依山傍水而建,屹立于赤壁矶上的清代建筑群,有二堂、二阁、三楼、九亭等,亭台楼阁中珍藏着历代著名文人、书法家留下的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蔚为大观。
“东坡赤壁”是苏轼创作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的故地。在苏子之前,黄州本是边远蛮荒之地;而在苏子之后,此地文风鼎盛,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朝圣”之所。正如“东坡赤壁”古门楼上的对联所言:“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这副对联的作者清代黄州知府郭朝祚,便是将“黄州赤壁”更名为“东坡赤壁”的人。
今日所见之东坡赤壁,距离长江已有数公里之遥,登最高处的栖霞楼极目远望,也只能看见长江江堤上的葱葱树林。唯有老照片能证明此“赤壁矶”前的道路、池塘、廊道原是滔滔江水。曾让苏轼文思泉涌的赤壁崖下,也早已不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象,只余碧绿的湖水,平静无波。然而,沧海桑田的变化,并不妨碍苏轼“二赋一词”将此地凝为不朽。
东坡赤壁最著名的建筑便是二赋堂,堂内有知名书法家书写的东坡先生前、后《赤壁赋》。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1868)重建。匾额上“二赋堂”三字为清代湖广总督李鸿章亲笔书写。二赋堂正中有一巨型木壁,高约两丈,木壁的阳面镌刻着清代黄州名士程之桢书写的《赤壁赋》,楷书;木壁的阴面镌刻着民国人李开侁书写的《后赤壁赋》,汉隶魏碑二体相兼。堂内有副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篴(dí,同‘笛’)知。”落款为“水竹村人”。“水竹村人”乃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而二赋堂前意气风发的对联“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则是近代著名革命家、中华民国缔造者之一的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夕游赤壁时所撰。
前后《赤壁赋》立于二赋堂上,而东坡先生著名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刻于坡仙亭中。坡仙亭建于清同治七年。坡仙之称来自南宋诗人戴复古的诗句:“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坡仙亭(图③)屹立赤壁矶头,亭内三面壁上嵌有历代名人的书画碑刻26块,其中东坡先生的12块书画碑刻被视为国宝。
东坡雪堂、碑阁、挹爽楼、栖霞楼、酹江亭、睡仙亭、放龟亭、望江亭……拾级而上,每一次驻足,无不有名人故事、无不有书家墨宝。
此处让人仰慕,“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此处亦让人感慨:“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来自真迹App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