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求墨宝就等于伸手要钱,这些收藏方式让画家难以拒绝


    名人字画收藏的渠道有很多,但也不外乎“上门购买、拍卖会、画展笔会、画廊以及如今流行的网购”等几种主要途径,但是这几种途径都需要收藏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今天暂且不说寻常途径,单来说说几种不一样的收藏方式。

    文/美术报 刘小龙

    远了不说,就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收藏字画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观念因素,老一代书画家们很少卖自己的作品,一般只要有爱好者能通过熟人引荐,开口“求件墨宝”很容易。名气再大点的书画家,只要你提着点东西,哪怕一斤香油、两斤点心、一瓶二锅头酒也都能搞定。但是如今,不费吹灰之力“求件墨宝”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艺术家的作品就是钱,求墨宝就等于伸手要钱。但有几种另类收藏方式却极具“杀伤力”,“成功率”很高,虽然我们不推崇这种另类方式,但它们确实在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着。

    投其所好式的知己型。其实,不用钱收藏书画家的作品,无论付出什么,都是投其所好,各取所需的结果。只不过有些方式正大光明一点,有些方式见不得光,但都充满了“智慧”。有些书画大家脾气大,性格古怪,学问渊博,非一般人所能接近,非常人能与其对话。况且他们名气大,业务忙,即使你历经千辛万苦、拖亲带故见到名家,名家也有保姆或者秘书、助理一类的给你限定约见时间,不过十几分钟半个小时而已。名家不管你是从几百里几千里过来,来得容易不容易,他们要的、讲的就是这个派头!所以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如何与期待已久的名家对话,成了很多人绞尽脑汁的问题。

    如果没有智慧,哪怕你是中央级的媒体记者也白搭,启功先生生前不就毫不留情地拒绝过采访么。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就善于提前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大师的弱点,抓人家的软肋,专门研究大师的生活习性爱好特点,于是就有了聪明的拜访者知道启功老先生喜欢毛绒绒玩具的“独家发现”,于是投其所好,买了一只小熊,果真老先生高兴得手舞足蹈,约见时间延长了一个小时不说,还给他写了两幅字!真是令人眼馋啊,其实那个玩具才花了十几元!而如今据说那个伙计手里的两幅老爷子的字已经值三百多万了!

    还有欧阳中石先生,现在人们都知道他是京剧高级票友,当初就没有人知道吗?不是。一天全国各地去拜访他的人多了去了,先生如果光谈书法,估计早谈腻了,所以当年淄博的陈东升先生(已故)以“老校友”的身份叩开了欧阳先生的家门,从叙旧开始,聊到中石先生小时候在博山考院小学的那段时光,一下子打开了欧阳先生记忆的闸门,谁不怀旧啊?从叙旧聊到京剧,多么煽情啊,最后话题一绕,绕到来京拜访的目的——题写书名啊,趁热打铁!写个字不是跟闹着玩一样轻松嘛。等到2012年中石的字涨到四万一平尺时,据说陈老先生又请欧阳先生题过几次字,包括题红丝砚的一次,陈老先生给欧阳中石带去了一块上好的精品红丝砚。这就是知己型,投其所好,找到共同语言,事情就好办了。李莲英为什么能得到慈禧的宠爱?就是小李子聪明,说话办事做到慈禧心眼里去了。书画家性格千差万别,有些喜欢直来直去直率坦诚的,也有喜欢含蓄内敛的,各取所需。

    投桃报李式的答谢型。这个类型包含的比较多,也可以说是一种利益交换型,但也有感情的成分在里边。比如淄博一个老中医手里有不少杜滋龄的作品,这个中医怎么得来的呢?就是靠着他的“医术”得到了杜滋龄的“艺术”。据说有一年杜滋龄不知道哪里不舒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去北京大医院也检查不出来,一个偶然机会他认识了淄博这位老中医,老中医给他号脉一番,说出了他的病症因果,说得杜画家心服口服,肃然起敬,于是在老中医的精心调理下,半年后,杜先生就痊愈了,在此过程中,老中医表现出来的高超医术和医德令杜先生很佩服,两人也有了交情。为感谢治好自己的身体,杜先生每次抓药都会送一幅作品。这个故事我没有考证过真伪,但我理解有病的痛苦。画乃身外之物,身体没有了,画画何用!

    还有个事情就是关于著名画家刘某的,我亲自听到的,那年刘某和霍春阳来淄博给孙飞画展捧场,画展在青年书法教育家小姜的书画学校举办,画展开幕式之后,刘某在朋友陪伴下参观,我就在旁。因为姜是搞书画培训的,经常带领学生去北京参加教育部的一些比赛,认识教育部个别领导,这是刘某在看了学校的事迹和听了姜的介绍后得知的,所以他无意中问了姜一个事,说他儿子想在北京通过教育部关系上某个学校,拿某个证书,后来姜一口应允了,说小事一桩,于是两人手握到一起。刘某显得很激动,很热情,看得出他很爱自己的孩子,很重视。其实换了谁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事情。我相信,办成了孩子的事,刘某肯定会拿出作品表示感谢,礼尚往来。

    还有一种就是通过交换,也是属于投其所好式的,我最熟悉的就是淄博荣宝斋的大收藏家路宏先生,别人也都知道他当初靠钢材起家,通过钢材接触字画,后来他通过和全国书画名家接触,又涉足红木家具生产制作,专做书画家喜欢的款式,免费送给书画家,书画家谁不送给他字画啊?红木家具多贵啊!那是大家什啊!拿张画算什么!于是他有了田黎明、陈平、王镛、唐勇力、范扬、石开等等一线书画大家的作品。当然在这其中他也是付出了金钱——红木原材料的成本和工人的工资等等,但是他收藏到的作品如今的价值相信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成本费用。再比如淄博另外一个收藏齐国瓦当的王也先生也是闻名全国的收藏家,他通过瓦当拓片为媒介,敲开了沈鹏、王镛、石开等众多书法名家的家门!还有一些书画家都有不同的爱好,比如龙瑞喜欢佛像,旭宇喜欢玉器,等等。有时候金钱不一定能买到书画家的作品,但投其所好,利益交换,以物易物,就容易多了。

    最后,我想重申,名人字画收藏的这几种另类方式说得不好听点叫投机取巧,还有的属于投机倒把型的,但无论哪种方式如果一般人想效仿,必须提前投石问路,根据自身特长,活学活用,否则得不偿失。(本文所述事实与观点,请勿对号入座)

    多读艺点:

    尹廷涛:令人讨厌的索画者

    好吃难克化。没有好吃的饭,没有好喝的酒,画家面对着无数的饭局,其实都是一场早已预谋或者早有想法的请吃。不吃不喝他的是不给面子等等堂而皇之的赤诚之说不由得原本心地很软的只好答应上套。为得到一张无偿的画,索画人常常备好宴席让画家请君入瓮的事情比比皆是。但真诚无目的的艺术交流抑或相交之约的请吃还是要得。


    讨画索画的没有几个懂画的。画是精神产品,表达画家自己对这个客观世界的看法和想法,其中饱含着个人的心路历程和复杂挫折的情感及精神倾诉和我对西北这块艰生地性格的主观阐述。能看懂的必具真情实感,不懂者只是道听途说而已、风闻我卖画所得了那几个少的可怜连一套房都买不起的铜子,徒有虚名的跟风者很多。影响力对于画家是需要的,但只要是正面的,但当负面的影响力及流言蜚语不断时,还是要坦然面对的。

    最讨厌的索画人是,不出铜子,还要按照他的想法画,有山有水,鸟语花香,美其名曰画山有靠山,画水能生财。我画了那么多的山山水水,我也没什么靠山可依赖和多少财。不懂画的索画人就是这样看待画的艺术的,可悲可笑的审美思维,每每想起这些不尊重艺术和艺术家的人就恼火。


    市侩索画。只是一面之识,早都忘记是某某人了,忽一日打来电话要买画,说是要承揽工程的及感谢人家办成事情了要送人家画,当然送现货存在风险的情况下还是送画相对安全。我说你来画室看画,画倒是看了两次只是磨磨磨叽叽的从不说钱,最终也没见再联系。干指头蘸盐的太多多如暑天的苍蝇。当艺术品走向市场的那一刻起,画才会有价值,把艺术当作礼品来流通于市看来也是件不错的事情,有了钱起码可以改善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腾出时间更好的解决艺术上的事情岂不更好。


    商家索画。某君相识打过交道不是十分了解,做工程发了财的,两次小事帮忙于我我送了他几张画。一日告诉我女儿结婚,一百平米的大客厅的墙面需要挂一张八尺的山水画补壁,还给我限定了题材。后来又多次打电话催问我画好了没有但从未说他买画。听说结婚的宴席摆了几十桌花了十五万之多,就是一张画的钱不想拿出来。我按揭房子还欠人家好多,装修的钱从哪里来我都未考虑过呢,你女儿的客厅再大又不是我住与我何干。我蜗居在将要拆掉的城中村,总得给家人安顿一个日常起居的住处吧。


    官家索画。更是大言不惭面不改色心不跳。酒席间红光满面频频举杯这般那般的奉承,其实很明白就是索画,我只能顺水推舟好好好,当场不答应当官的这叫不给面子,现场应承是没有办法的对付之言。随后不久打来电话问答应他的画画好了没有,我说我没答应送你画的,酒席之上说过的话一律过期无效。堂堂公务员一年十万的拿工资,就是一个铜子都不想掏白拿画,真正喜欢懂我画的,不会一分钱都不出的,这种白吃白拿养成惯性了的典型的投机官僚还是不打交道的好。


    亲友戚索。刚认识时间不长的,没过几天拿了一条烟一瓶酒一斤茶叶来到画室索画,真是令人难堪,不收你的烟酒,你说我不近人情,收你烟酒吧我就要拿画来相抵。总该平衡人家心愿的,其实一幅画的市场价值足够我抽一年烟喝一年的小酒。当然,没有任何想法的挚友的烟酒茶照收不误。

    凡是画家或搞艺术的常常遭遇各种索画的尴尬。对于令人讨厌的索画人,还有举不完的例子,面对拐弯抹角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小舅子大舅子,侄子侄女外甥……等等货色,套近乎拉关系的索画人多如牛毛。对这些我只能用一些我违心的即兴行画,应付他们附庸风雅和不完整的低层审美。


    画家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要求,也交不尽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做朋友,更不可能满足所有索画人的个性要求,更画不了你们罗嗦的命题之作。画是画给懂它的人的,真的喜欢我的画要收藏的,不妨来拿其余的艺术品交换。那些志同道合有人生观和艺术观点的,只要有抹不开的事情要办,送你一张也行。那些在我困难的日子里给我无以数计帮助的挚交,只要我的画能派上用场只管来拿。

    没生过娃娃不知道子宫的疼痛。凡搞艺术的均有亲身体会甚至切肤之痛,一件艺术作品的火花闪现的时候,是要善于扑捉的,一旦灵光逃遁,是很难再现的,这是从艺之人经常遇到的情形,废纸数刀也是找不回那闪现的灵光的。抑或画到中途画不下去者需要停顿调整的比比皆是,有甚者回到家中还是苦思冥想的愁想着画作,以至于老婆不解而吵架。

    画家也是人不是免费使用的空气,也要养家糊口过日子吃喝拉撒,在通胀的时下、纸贵的今天笔墨纸砚总得花钱要买,更不要说投入在作品上的精力和时间了,一张画作问世的艰难程度自会可想而知。宅心仁厚有时未必会带来好的回报。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