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国画大家袁竹艺术风格初探 之四

    国画大家袁竹艺术风格初探 之四


         袁竹作品《圣山仙境》    入选《中国书画大宗师》等多部画集


     四、“逍遥派”风格体现了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在画坛江湖有文化

         和众多艺术家相通,袁竹绘画艺术之路没有捷径,他认为,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也要学到老,画无止境,他给自己制定了6个字的约定:勤奋、坚持、悟性……

       功夫在画外,袁竹在文学、哲学、美学等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对孔老庄等古代经典著作,小说、诗歌等情有独钟,许多时候他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于阅读和欣赏,读诗使他对画的意境营造信手拈来,诗中有画,画从诗来,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无止境,永远在路上。袁竹十分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他说:所谓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其实并不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尢其是搞艺术的值得好好领悟。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说,其中三个最著名的,正好可以与儒释道这三大最高境界对照参悟。

       跟儒家学拿得起 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拿得起”。

        什么是“拿得起”?且看这个“儒”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之所需”。人活世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怎样才能拿得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体现的正是儒家精神,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登上高楼,远眺天际,正是踌躇满志,志存高远,高瞻远瞩,一腔抱负。人生,志向决定方向,格局决定高度;小溪只能入湖,大河则能入海。所以做事,要先立心中志向;成事,要先拓胸中格局。

        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事情是需要去做才能成的,成越大的事业,需要越大的努力和付出,甚至要经受越大的磨难和困苦。这个世间,从来都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说的是历经磨难而逐渐成熟、成长,最终豁然贯通、水到渠成。这其中蕴含一个重要道理,就是苏东坡所说的“厚积而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厚积,等待薄发。

     这就是拿得起的完整路径,也是事业成功的完整过程。

       跟佛家学放得下

       佛家是追求出世、讲究清净的,要求能看到《金刚经》所言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心经》所言的“照见五蕴皆空”。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放得下”。

       什么是“放得下”?且看这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如何才能放得下?唐代禅宗高僧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境界,那正是路径所在。

       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之最初,比如年少之时,心思是简单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样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但同时,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只是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

       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这时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再与人计较,只是做自己,活在当下之中。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世俗芜杂,我只一笑了之。这个时候,就是放下了。

      第一重境界,是出得来,而进不去;第二重境界,是进得去,而出不来;第三重境界,才是进退自如、来去随意。放得下,是因为看透了、超脱了,所以随缘。

     跟道家学想得开

     道家是追求超世、讲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观天地、冷眼看破。概括为三个字,就是“想得开”。

     什么是“想得开”?且看这个“道”字——一个“走”字旁加一个“首”字,也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如何才能想得开?哲学大师冯友兰曾提出“人生四重境界”说,其中最高那层境界正是道家境界,所以正是路径所在。

      一是自然境界。

       有些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者社会的风俗习惯,而对所做的事并不明白或者不太明白。这种“自然”并非道家那个自然,而是指混沌、盲目、原始,那些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就是这种人。

       二是功利境界。

     有些人,会为了利己而主动去思考和做事,虽然未必不道德,却必定是功利的,而且很容易走向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三是道德境界。

      有的人,已经超越了自身,而开始考虑利人,譬如为了道义、公益、众生福祉而去做事。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自身而投向了世间,胸中气象和站立高度已经抵达精神层次。

       四是天地境界。

      当一个人的视野放到了整个天地宇宙,目光投向了万物根本,他就抵达了天人合一。这时他就已经不需要动脑子了,因为天地宇宙就是他的脑子,已经事事洞明,就像电脑连接到了互联网。这种境界,正是道家境界。

     这四重境界,境界越高就越想得开。想开到什么程度,则决定于人的视野放到多大,眼界拔到多高。人处平地,到处都会遮眼阻路;人登顶峰,世间便能一览通途。这就是想得开的秘密——眼界大了,心就宽了;站得高了,事就小了。想不开,往往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眼光和思维所涉及的面,尽量往大了走、往高了去,则是人人可以努力靠近的。

       综上所述,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开,合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带着佛家的出世心态,凭着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业。这也正是南怀瑾所说的人生最高境界: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袁竹把对儒释道的领悟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境界和品位,让作品不仅好看,也耐看。让欣赏者真正感觉到作品有文化。

        袁竹的画,有童趣,有拙气,有灵气,平淡天真,能给人明朗、清新、简练、生机勃勃之感;他的画,中西融合,既植根传统,师法造化,又有探索创新,不仅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极富时代特点,体现了今日盛世大开放、大包容、海纳百川的气势;他的画是诗,简练概括,含蓄、简而不寡,大而不空; 他的画是歌,高歌繁荣富强的时代风貌,谱写了乡土人情的生活气息,他的画是写出来的,书画交融,笔笔力透纸背,古拙朴实,苍劲浑厚,书气通篇。现场观他作画,明看十分随意,从不打草稿,提笔就写,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实则是成竹在胸,早己谋篇布局。这主要得益于他平时抽出大量的时间,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和外出翻山涉水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创作作了扎实的铺垫。经过若干年的精心锤炼,多一笔太过,少一笔不及,宜到好处。他的画浓墨重彩齐落纸,色彩对比最强烈,浓淡相宜,层次分明,赏心悦目,给人以美感,让观者乐不思蜀,爱不释手。

       读袁竹的画,感觉如宋人之山水可游可居,静心畅神,坐游万里,精骛八极,进而让人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入静”状态,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从“逸、神、妙、能”四格来看,袁竹的画当属逸、神之品,“逸”是宋之后贯穿国画精神的一个核心命题,是笔墨文化成熟的标志,关乎才情,更关乎修为和境界。袁竹作品的逸、神之气,人们一看,就会感觉到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作为欣赏者,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袁竹的画, 读懂袁竹的画。袁竹的画是自然的,更是自由的。追求的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佛教说“自在”,大约是我自己在,这是最自然的状态,笔墨的至高状态大约就是这个“自在”。袁竹在创作中秉持的就是“自在生活,逍遥创作,逍遥生活,自在创作,让作品说话”。

        经四十余年的积聚,近年來厚积薄发,袁竹先后创作出《荷》《晨雾》《山村》《秋韵》《金牛古道》《祖先的记忆》《轻舟巳过万重山》等千余幅作品,有数十幅作品参展或被北京、香港、台湾、天津、山东、渐江、四川等地藏家收藏,其中《祖先的记忆》等2幅作品被中国孝文化书画院展览收藏;《蜀江春水拍山流》《秀水河印象》等2幅作品被香港书画研究院收藏;《福寿图》《山洪》等2幅作品被《中国邮册》组委会展览收藏;《太公钓鱼》《阿坝湿地》等2幅作品被中国艺术学会收藏,作品《秋韵》入选中国八达岭新长城中国文化榜,镌刻成长城壁画向海内外游客永久展示,作品《山村》《荷》《晨雾》被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组织委员会推荐,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展2016年4月14—17日在美国纽约举办的2016.世界艺术博览会,其中国画《山村》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办的2016“丝绸之路-----中国艺术名家全球巡展” 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展览评选中,荣获国际优秀奖,2016年5月28日至6月1日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艺术中心举办了“袁竹国画作品展”。

    冲破绘画教条的袁竹,没有固定连续的主意,无论画面激昂或狂躁,他永远忠于——自由。热衷尝试新鲜的画法,探索事物最初的生机和灵气。书画本以写意、乐心、宜游为主,自由本为精神之境,笔墨间挥毫,讲求绘画的真趣,乃人生一大乐事。

       袁竹先生善山水、花鸟、人物、尤其擅长山水,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作品水墨淋漓,气息淡远,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朴实无华的乡村景象如陶诗、如明人小品文,轻风清气,荡漾于画幅之上,其品格之高逸并世可谓无二,其诗心文意之恬淡静穆,使诸多大名家亦相形见俗。他十分赞同清代大画家石涛对画力主 “搜尽奇峰打草稿”、现代大画家齐百石 “做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和近当代美学泰斗朱光潜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等观点,他非常重视画的格调品位,尤其是画的意境营造和笔墨表现的高度和深度,直面真山水,画出心境,也画出了实境,其画构图奇异不落旧溪,面目独具,极富创造精神。他的画重表现、重拟人化、重象征,重暗喻,是抽象、象征、表现主义和大写意风格等的结合,画作富哲理,既重形象,又重物理物性,做到了承古人之精粹,撷今人之新法,参与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拼博不息,深得笔墨之情趣,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新画风。中国人民解放军金盾出版社出版《中国书画艺术典藏》(中国人民解放军金盾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样评价说:

      “袁竹先生广览中外历代大师作品,以书中自我感悟,从色彩、构图到笔墨技法,常与网络交流,数年时间,收获良多,亦有展览与收藏。且中西融汇,渐得自我风格,闲暇泼墨弄彩,不拘古法,颇有童趣,不求开宗立派,唯戏心性。

    艺术家既可传统出新,又可中西融合,还可进行新的拓展,先生把心思和精力集中用于牢牢把握意境营造和笔墨表现的高度和深度,极大地提升作品的审美品性和文化内涵,在新的时代独树一帜。”

     在实践采风融入自然和抽象艺术中找到自己的风格,绘画不能仅靠秃笔如山的苦练,还要有脱离世俗的格调。

        受西方绘画的影响画面有强烈的设色。明快的色彩在气质上更能表现激情,不顾体积、明暗,用单纯的颜色和线条表现画面,使绘画回到了本质,又恢复了它原本的力量,单纯又有表现力。

        袁竹的国画作品,既传统,又反传统,传承了传统的精华,摒弃了传统的糟粕,可用三个三字概括,具体讲,第一个三字就是三童: 童心、童真、童话,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雾霭弥漫,人心躁动,但他做画心无杂念,淡泊名利,天真无邪,用一颗童心去写,一幅幅充满童味、童真、童趣的画,将我们的眼球深深地吸引住,仿佛一下子来到了童话世界,使我们很快心静如水,感到充实、快乐;第二个三字就是三大:大方、大胆、大气,他用墨大方,用色大胆,构图布局大气,第三个三字就是三放,他做画放得开,题材广,式样多,不拘一格,没有临募,每幅画都是原创的,具有唯一性,拿得起,放得下,甚至可以说,还有些放肆,用笔豪放,如大江大水奔腾跳荡,独树一帜,他用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丰富机智的绘画语言,为浮躁之风劲吹的时代吹去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风……

        大道至简,万法归宗。自然大道,就是东西方文明深层的交汇点,就是人类共同的终极的信仰。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的文明最终要在这里交汇……

         袁竹的国画作品另辟溪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他和众多有心人一样在努力去为人们搭建生态文明平台,呼唤人们走上自然大道……

        在外界看来,袁竹不仅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待人处事溫和有度、极富同情心、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在艺术领域成绩斐然。袁竹不仅擅长书画,还是知名的鉴赏人士。应邀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寻宝》专题节目,其鉴赏艺术品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频道、二频道、四川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出。他是知名鉴赏人士,擅长书画鉴赏,应邀参加过中央电视台《寻宝》专题节目,其鉴赏的艺术品分别在cctv-1、cctv-2、四川电视台和德阳电视台等知名媒体播出。

         纵观画家袁竹在近四十年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他是在认真思考、回答并实践着这些问题的。中国画要传承中国画的传统,要有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民族的共同审美情趣,以及特殊的笔墨语言,画家袁竹的山水画即充满着强烈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和中国山水画的气息。他的画大多取材于他所钟爱的巴山蜀水,他的画沉雄中透出秀丽,奔放而婉约的风格,是根源于他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他的画有着浓烈的中国文化气息,浓郁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艺术个性。他把诗情和画意熔为一炉,看他的画犹如读一首美丽的诗,给人无限的想象,净化着读者的心灵。他的画就像潘天寿先生所教导和要求的“艺术是艺术家的感情的产物”。正是因为植根于传统而不是泥古不化,使他的画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而又不落于把创作等同于像复制古画那样的俗套。

        成功的中国山水画家不仅要有传统的底蕴,还必须有个人的艺术风格。他早年学画临习了大量的前人作品,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同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在巴山蜀水的怀抱中又有了他独特的感受。坚实的基础和对造化的独特感受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其笔墨的表现已不完全是对景物的刻画描写,而是感情的抒发,是内心艺术冲动的宣泄。他的画在众多展览的作品中,以独特语言和画面的艺术构成独树一帜而让人关注。一个艺术家在这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不为名利和物欲所动,心静如水地在艺术中默默耕耘,在艺术事业上努力攀登,是难能可贵的。他可以有一个光明前程,其画作必将为人们所看重和推崇。

       近年来,袁竹先后荣获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颁发“德艺双馨艺术家”奖牌、荣誉证书、中华文化研究院颁发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堂荣誉证书、授予“中华文化名人”荣誉称号;中企报盟信息科学研究院颁发“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荣誉证书;中国新长城组织委员会、长城论坛组织委员会颁发“中国长城文化奖”; 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中心、彩羽轩画廊多彩机构、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赛组委会授予袁竹先生“中美文化艺术交流使者”荣誉称号。(未完待续)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