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心经读罢

     从数十万言的佛教经典中,浓宿出一部五千言的金刚经,从金刚经再浓缩出的佛教经典,这就是260字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经,俗称心经。可见心经在佛教经典中的重量。

    所谓般若者,梵文音译。意为终极智慧或比教智慧,翻译成中文作很有智慧心应该比较好理解些。波罗蜜多也是音译文,意为度,即到达彼岸之上的意思。心经,就比较好理能,就是心灵历练经典方法。所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课则芝让心灵历练到达彼岸心境的终极智慧经典方法。

    吾本非教徒,故只从文字上理解,心经经历一千多年的国人演译,绝非几个意义所能说清楚的了,作一种人类认知方法,也不是喊几句现代科学就能推翻的。

    佛学是以心的影像来感知世界的认知方式,和道家的从影子认知世界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一个注重内在,一个注耍外在。刚出生之婴儿,其心有如一张白纸,干干净净的,从来到世上那一刻起,其五识会不断感知世间万象,随着年龄增长,所感知过的事物就越多,从而得到评判世间万象的自我标准,然而世间万物表象并不一定就是实质性,明智者会透过表像分折事物发展规则,在人人交往或传承做经验积累,从而成一个比较合理及快速认知世间万物的学说,这个透过内心影像感知及推导的认知体系就是心学体系。所谓佛,其本义是智慧者,类似于中文的圣者或神人,因其乃泊来语,所以历来也称佛学,又因此学说的集大成者并著述遗世者为释迦牟尼,故亦称为释教,其教义传入中国经历一千多年演化,并熔合中国的一些文化元素,从而形成中国佛学(教)体系与传统儒家,道家并称三教。

    心经的开经明义就指出,心所感知到的一切都只是万物的影像,并非真正向存在于心里,所以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都只是一种经历影像,所以人无须执着于曾经,而更应享受即刻的感受,无论甜酸苦辣,都是即觉,自在方为上策。如能做到纵经历万劫而依然如刚出生婴儿般的纯净,也就是有(影像)与无(影像)合为一体,真实的心境都是空无一切,这就是人生最高的生命意境一一如来之境。

    然而,人作为世间高等生命,且各具经历及学历,也各有不同的生命意义解释,所以明佛者志在传佛义并为万众凡心解惑脱困渡劫,指引俗客清心明佛,享受人生,无论酸甜苦辣皆为过眼云烟,自在即心安,空明真如来。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