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王安颖书法作品集》自序

    《王安颖书法作品集》自序
      王安颖

    余学书,不求扬名于世,不欲换钱以谋生,盖因适吾性情,悦吾本心耳。

    今人乐泉先生曰:“在古人和很多前辈身上,书法完全是一种自修,古人讲修心养性,到今天为止还是一样的,每个人通过学习文化和历史来提高自己的心性,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这是悟,是修心养性。”余颇赞同。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自甲骨刻字,经秦篆汉隶,溯魏晋,至唐宋,至明清民国至今,已三千有五百年矣!其间书家人杰辈出,名碑名帖层出无穷。虽江山易主,书法却代代相传,经年不朽!而余独爱魏晋,盖因魏晋朝代,士人风骨,豁达脱俗,别朝别代不多见耳!魏晋士人其一不奴,为官但求无愧本心,不唯上,不盲上,不为五斗米折腰,铁骨铮铮。其二不随,即不随波逐流。吾写吾心,吾抒吾情。“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陆机《文赋》)其三不俗,为人常放浪形骸,任情恣性,为文则以写心志,挥毫作书则以直观表象直表人格性灵风神。“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惟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容止》)到如今,魏晋风骨,王谢风流已是旧日时光,却拦不止吾向往之心!纵使是千年一梦,温热黄粱,亦不改余之心志!

    故余学书,初学文征明、祝枝山、赵孟頫,由米黄至怀素至孙过庭,径向上直溯二王。魏晋人之美,美在神韵,此乃余所追求,魏晋人那种标新立异之情致,超凡脱俗之言行,飘逸萧散之风度正为余所神往。余遍临晋人名帖,尤以羲之为甚,而于《十七帖》用功最勤。余作书,不求悦人,但写吾志趣,抒吾情怀,一笔一砚,一墨一纸,便可笔走龙蛇,飞泉坠石,云卷云舒。时而春风化雨,时而浊浪排空;时而仕女抚琴,时而将军横马飞沙走石;时而明月清风,时而落叶缤纷……余之书作,人有或褒或贬,余不以为喜亦不以为悲,皆以平常心待之。

    余少年求学于羊城,幸遇桂光先生课以古文字学以及临帖、笔法和章法,始知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以及继承传统之重要!入职场之后又幸遇东民先生,得其言传身教,说至深处,常常有豁然开朗之感!余常于展览及微信朋友圈阅读到明诠、陈洪、承利、寿男、尤葵等诸君书法作品及书论,受益匪浅!“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余好读书,文、史、哲、艺术、经济,皆多有涉猎,尤深研于文史,几十年来坚持通读《二十五史》,于司马迁《史记》研读尤深入且坚持不懈。常爱读陶渊明、苏东坡、范仲淹之《桃花源记》、《前后赤壁赋》、《岳阳楼记》等名篇,于读书中景仰古贤之志趣高洁,崇尚其不争功逐利,刚正不阿之精神气质。余有书友若干,常小聚以交流读书心得,其中有明斋向阳先生者,嗜书如命,日日读书为文而毫无厌倦,令余万分敬佩而引以为楷模!古人云,书如其人,吾向往之,努力践行之。

    中国书法,玄深之学,看似简单,实属不易!学愈深便觉愈难,而兴趣则是排除百般困难之神奇力量!余自小学书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矣,常常日写六七小时却不知疲倦而废寝忘食,皆因兴趣使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志趣不可强求,或以升官为乐,或以发财为乐,或以旅行为乐,或以高尔夫球为乐,或以垂钓为乐……余独以读书写书为乐,无兼济天下之才,亦无救济世人之能,聊以自娱自乐耳!

    李太白诗云:“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草书歌行》)人生如此,不亦乐乎哉!

    余不敏亦无才,却生性追求完美,所写之书作,稍过时日便自觉不满己意,故素来不敢出版专集,恐日后读来面目可憎耳!无奈常有友人索书,无以为赠,故挑选近几年书作数十幅,凑成一集,又幸有沈鹏先生题写书名壮胆,祈不辱于斯文也!


    戊戌年春三月观海听涛记于静观斋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