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论书法之美

    论书法之美
    王安颖

         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让我忆起乡下池塘的秋天。那一片花落叶枯后的残荷,三三两两的伫立着,那些曲曲折折的倒影,婆娑多姿,凄楚孤高。繁华已不再,但那些骄傲的枯枝,那些灵动的倒影,那些跳动着的线条,却给人传导着一种别样的精神和气质!这些起伏流动的线条,曲直有致,简约,自由,虚实相间,让我联想到具备丰富人类情感和中国文化深刻内涵的独特的线条艺术---书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所以,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书法,必须从研究线条开始。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灵魂,而这些抽象的,千变万化的线条,来自于艺术家们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观察和想象。怀素的《自叙帖》,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仿佛急风骤雨,又如秋风扫落叶;张旭的《古诗四帖》,连绵不断,奔放纵逸,满纸云烟,灵感来自于公主与挑夫争路的场面意境和公孙大娘舞剑时的神韵;王羲之的《兰亭序》,从容不迫,章法自然,气韵生动,让人想起潺潺的流水,和酥的春风和袅袅的花香。

         书法的美,不同于绘画和音乐,不同于建筑,书法之美,美在神韵。由纯粹的线条依着一定的韵律千变万化,由此生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奇妙意境来!而这一切,都来自一种特殊的工具---毛笔。 中国的毛笔,具有传达韵律变动的特殊效能,中国的字体,由最奇特不整的笔姿组合起来,以千变万化的结构布置,任凭书家自由创造。 唯有毛笔,才能作中锋、侧锋的运用,中锋圆润饱满,侧锋锋芒外露,中、侧并用,抑扬顿挫,静如山安,动如泉注,阴阳、刚柔、方圆、敛拓完美结合,充分展现生命的张力和韵味。正如林语堂所说:“自然界的美,是一种动力的美,不是静止的美。此种动力的美,方为中国书法的秘奥关键。中国书法的美是动的,不是静止的,因为它表现生动的美,它具有生气,同时也千变万化无止境。”

         书法线条的美,在于有质感,就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有灵魂。首先是力量感,中国书法一贯强调笔力,卫夫人《笔阵图》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蔡邕在《九势》中说:“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富有力度的线条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能使读者领略到生命的风采、灵魂的律动。其次是要有厚度,也就是立体感。而立体感是靠中锋用笔来实现的。中锋用笔,就是在行笔时,笔锋随时和纸面保持垂直,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这样,在宣纸上,墨迹会向两边均匀渗透,立体感的线条就出来了,沉着、浑厚、圆润,仿佛有骨有肉的生命一般。再次是节奏感,是在运笔过程中实现的, 体现生命的活力,是跳动的生命。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便是节奏之本,毛笔运动中的松紧、轻重、快慢,保证了线条的节奏感。

         书法于我,更钟爱行书和草书,尤爱大草。 相对于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法更加追求线条的提、按、顿、挫、转、折,讲究墨色变化,线条骨丰肉润,意态丰盈,入妙通灵,书体美感趣味无穷。所以, 我喜欢把心情的喜悦变成草书的飞扬与顿挫,把音乐与舞蹈的节奏和韵律转换成草书的线条。一支毛笔,一张宣纸,写不完 线条的蕴蓄、遒劲、厚重、洒脱,写不尽结体的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矫变飞动。从春花写到秋月,从秦汉写到明清,从月圆写到月缺,写的都是岁月的沧桑,人世的浮沉。时而,一任笔尖似一叶扁舟,牵着心情随波飘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时而,跟着《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去寻找远古岁月的芳香。洒一纸阳光,写出心的欢喜,来一场春雨,展望美好的憧憬,一场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樯倾楫摧,书不尽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的壮士悲情!

         李白有《草书歌行》,赞怀素草书之美:“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1条评论
    个人认证

    观海听涛 发表于 2018-05-11 11:48 1 楼

    该文获当代金融书法十五年暨全国金融系统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三等奖。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