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丹青自减情又添

            ——我读王海鹰先生

        我不认为王海鹰的书、画是一味的带着激情走来的;但是,他的画是带着性情而来,甜性、苦性、晕性、灵性等总之是性情吧!他把书法和绘画用一种性情来展现无疑让今人感到既是“熟悉”实则有“陌生”之感。
        舞过半生的文墨之后,目染了上乘大家归来:难得有人讲翰墨、丹青与人生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因为王海鹰说——“画画大都是在由繁到简,我的画也在逐渐的简,其实人生也在不断的‘简’”!在唐人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序言中语:“挥纤豪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至于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像因之以立,无行因之二生。”我认为唐人谈的是一画一性情,纵然从某些字面上讲:性情包揽有激情的成分。盖闻真正的画家必须心有主宰,胸储造化,不受世俗的束缚,打破清规戒律,“解衣般礡”,始能有不朽之作。王海鹰在其文《佛经的感受》一文亦有言“书法与武术——所谓手中有剑,心中无剑,心剑合一,悟得:手中有笔,心中无笔,心笔合一”,真乃走自己书画之径,悟吾书画之理,学百家书画之精华,成自身书画之风格也!
        王海鹰的画有一种“行气”和“精神”的蕴藏,只有在静处方可品味得来的。从入笔到落款如同他苦笑的脸,背后流连于一种无我、无他、无你的意境。而像王海鹰这样追求人与自然的意韵和内在价值的作品,也许暂时稍显落寞,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将日渐彰显。
     一旦心灵放在纸上,你能不让它绽放?
            “中国绘画从十六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在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赵无极语,这也是对当今中国画没有自我语境的一种无语之语。绘画中的艺术形象是大于思想的,画中形象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有画家的本意,也有观赏者依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生活经验生发出的联想和想象,即画外之意,也就是俗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内在的精神涵义,意境和趣味全在那里,是画家欲求和最难求的境界,是一般画家很难为之的,而海鹰其书法雄强奇伟,笔势纵逸,笔力劲健峻拔,墨色枯润相间,徜徉肆恣,起伏跌宕,一气呵成。他所作物体形象,营造的环境气氛,所使笔墨色块既有本意之趣,更有引申的深刻含意,重要的是围绕着对笔力、笔意、笔性、笔趣综合全面的理解。其画的线构并非漫无目的地组合排列,它不但承载着对自然形态的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塑造出画中造型所组成的图式,山水画是通过饱看卧游式观察自然的方法,使画家情感的注入,经过取舍、分解后重新组合的意向图式中而形成新的载体,这点王海鹰则以书法入画,形成书法、绘画、内心神韵的内在交流和感应。画的审美理念并非依赖对自然形态的逼真刻画,从中要充分体验对“意”和“境”的主观语言模式的表达,应当抒发出自我心灵与自然状物的共鸣。
           好的艺术都是对遮蔽世界的揭示,绘画所绘也是目所不能见之物“神”的内涵,它理应是人与自然交流的精神结晶。静观其作品笔墨之间荡漾着由生命感受而来的内心意象,透出其书法虚静洒脱的笔墨意趣,在墨彩涌动中流露出郁郁生机。在创作上他力求澄怀观道,以纯真之情,体味物象,万趣融其神思,气韵融其笔端,以深刻之哲思,写自然之山川,观天地之大道,研绘画之至理。
           进入绘画和书法中,要看最终带走和带来的是什么。立于王海鹰的画前,其山其水以苍浑之势和静穆之气,拆除了当代都市人的精神困篱,从繁杂焦虑的精神状态回归到宁静清新的自然,而这自然就是当代人内心深处的那块远离尘啸的净土和空灵之源。
     一个画家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必须解决绘画当下的性情取向,也就是笔墨和文字背后的另一种语境,面对自然的神奇和博大,汇出其神润和底色,这对于一个画家是孤独的,对于一个品读者是情愿的。

    2016-1-28晨修改于北京豆瓜棚书斋。

             陈开平,作家、美术评论家。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