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一丘一壑写风流——湘西樵夫龙卯生山水画散读 徐昌才

    卯生来自夜郎古国贡溪镇四路村,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村子,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收录有出自这个村子的“天井寨傩戏”,一种与千年古樟一样古老的地方戏曲,一种与炊烟流水一样渗进生活的娱乐节目。一种古老而原始的戏曲,见证了一块同样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用说,这里山川秀丽,林木葱茏,峰峦叠起,民居俨然,吊脚楼遍布山麓坡坎,层层梯田环绕山腰。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种地,歌舞生息。用歌声来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用戏曲来诠释对自然神灵的顶礼膜拜。卯生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山水清幽,天蓝地阔,民风淳朴,生态原始的村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受到民族风情的多彩魅力,吸取了祖祖辈辈的才情灵思,走出大山,走进文字的张狂世界,走进墨线的写意天地,书画大成,名声远播。其人,其书,其画,无不带有一种来自远古,来自自然,来自生命的兀傲之气、苍劲之概。现在看卯生,圆脸稍长,光头硕大,黑须飘然,双目炯炯如火,双眉飞扬似风,满脸平和淡定,满肚诗词书画,一张言语不多的嘴,一双灵巧多才的手,一副老诚持重的样子。我喜欢开画家的玩笑,干嘛这么长得这么严肃,书家,画家,诗人都是天生一副正儿八经的表情吗?卯生还是嘿嘿笑笑,习惯了,不再多说半个字。我想,习惯了什么,习惯了一个人关在屋子里挥毫泼墨龙飞凤舞一个夏天?习惯了一个人铺纸磨砚,张狂跌宕一个通宵?习惯了一个人静坐山川晤对天地的万千思考?习惯了一个人几度进京拜师学艺的疯狂痴迷?习惯了红尘喧嚣之中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的旁若无人?习惯了师承先古,神交默会已逝千年的书画大师?我会想出很多很多看起来很沉重很庄严的话题,我用这些猜想去求证卯生,答曰,也许吧,难以言传,只可意会。我又懵了,你捉什么迷藏,我们一起土生土长,看过同一片天,走过同一段路,喝过同一条溪水,唱过同一首歌,我还不知道你?你还能隐瞒我?我还是要调侃艺术家,画家都喜欢故弄玄虚吗?书家都喜欢手舞足蹈吗?诗家都喜欢苍凉一世吗?卯生笑笑,像李白,“问吾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或者,一坛老酒之后,放言“我今醉眠卿且去,明早有意抱琴来”,或者又像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对了,终于找到一个角色,一副模样,对应这位湘西大山里成长起来的书画家,对应这位闲云野鹤行者无疆的探索者。像一位得道高僧,凭一山的气场,凭一世的  从容,凭无穷的创意,凭兀傲的风骨,征服芸芸众生。像一位深山樵夫,伐木山中,荷担小径,筑舍水边,耕耘世外,活出无羁无碍风采,活出逍遥放旷姿态。读卯生一脸沉静,读樵夫一身清风,读书画一纸烟云,你会感觉到心神安宁,茅塞顿开,神思遥远荒漠,浮想联翩浩荡。卯生其人其书其画,就是一片烟云,氤氲你的情思,摇荡你的心灵,让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让你性灵飞扬畅快淋漓。卯生的山水画,情趣高雅,寄意含深,生趣盎然,意态飞扬。看过一幅题诗“闲钓青山碧水,静养白云素心”的作品。远山隐隐约约,似有若无,白云缭绕山间,飘飘渺渺。中景是苍翠山崖,撑天古木,浓阴如墨泼地,翠色如烟如烟似雾。山麓一处空地,茅舍静立,垣墙环绕。不见柴门家童洒扫,不睹炊烟袅袅升空,不闻山中鸡鸣狗吠,一切宁静,给人以太古幽深,莽荒遥远之感。茅舍之外,一条溪水绕山流过,一座木桥横卧溪上。一片树林掩映溪岸,一叶轻舟浮泛中流。舟中一人撑篙,划舟对岸茅舍,一水潺潺倒映蓝天白云。没有人在凝神垂钓,不见人荷柴山径。就只一叶轻舟,让你感觉生活如水流淌;就只几间茅舍,让你读懂世外桃源。整个画面,远去了红尘污浊,褪尽了功名浮利,隐去了熙来攘往。我从中读到一种情趣,一种襟怀。我相信那位撑着竹篙的老翁是艄公,一生一世,将自己从红尘之中摆渡至清静幽深的山林。我相信,那位神态安闲的老翁是山中樵夫,年复一年,伐薪山中,徜徉峰峦,居高俯瞰山川,昂首目送白云。他满足,自己拥有一山自由,一天辽阔,还有一份飞翔的心情。卯生的画清净明朗,疏荡起伏,格调清新,意趣明媚。一幅题名“溪山共我闲”的山水画,一反墨团如雾、远山似云的朦胧之风,扫荡寒山苍崖、枯木断梗的萧索之气,多有苍松虬曲、老树逢春之姿,多有枯木吐芽、朗日普照之态,赏玩、品味,可以读出生命潜藏山林,生机勃发山崖,生趣洋溢天地的气象,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抖擞,神思为之纷纭。远山远去,如淡烟薄雾飘浮天空,天地空明婉见晴日朗照,这是画面背景。背景着墨不多,淡墨点染,轻描浅绘,故意给人一种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感觉,其实也是暗示画面重心不在远处,而在主体。主体内容又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层次,远一点是山崖突兀,起伏有致,几棵树木点缀其上,凸显旺盛生机。山崖陡峭,刀砍斧削,壁立千仞,使画面整体的和谐宁静之中隐隐透露出一点惊悚,一点紧迫。近一点则是山峦和缓,林木葱茏,生机勃勃。树干笔直,挺立山巅,绿叶苍翠,如伞如盖。山下水边,溪岸石崖,屋舍静立,古松掩映,花草点缀,构成一个清幽宁静的天地。没有村妇浣纱溪边,没有牧童吹笛牛背,没有老翁垂钓岸边,没有山人对弈庭院,一切与人相关的活动都统统隐去,就用这几间屋舍静静地背靠山林,背靠石崖,面向溪水,面向画外的你我,诉说曾经的沧桑与趣味,诉说当下的沉静与闲适。读卯生画中的每一株树,每一抹光线,每一块山崖,每一脉流水,每一堵墙垣,你会感受到山居的和谐安宁,心灵的丰盈闲适,意趣的高雅脱俗,生命的气韵活现。没有人语喧哗,就像王维的诗歌《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卯生的山水画与王维的山水诗一样宁静、纯净,一样空明、疏朗,不同在于,王维的山林有点冷寂幽暗,隐隐透露出闲居山中的无聊与烦闷;卯生画中的山林更多和谐明朗,分明折射出画家心胸的疏狂与超脱。卯生的画,意境高古,笔墨丰赡,色调生动,气韵天然。一幅题名“秋江渔歌图”作品,一样的层次分明,纵深有致,一样的布白合理,造型别致,一样的意象点染,环境描绘,也是一样的见情见性,魅力十足。与卯生很多画作保持了格调与情趣,写意与造境的统一。同时,也极具画家个性情怀,极富诗人的灵思妙悟。整体而论,画作可以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右边是江流石岸,山峦斜坡,点缀几棵百年老树,但见躯干挺拔,枝桠横斜,秋叶凋零,与秋山一样疏朗空明,一样光鲜明亮。让人想起两句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岸上一户人家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安安静静,无声无息。开门可见大江宽阔辽远,昂首可观大雁掠过长空,张耳可闻瑟瑟秋风扫过松林。画面左边,占据全画近四分之一的空间,是一弯秋江,一叶轻舟,一位渔翁泛舟水面。远去了风云气象,隐退了时间繁华喧嚣,褪尽了世俗庸碌纷争,一个人随一叶轻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担心风起云涌,不忧虑惊涛骇浪,不羡慕荣华富贵,任凭一颗心,悠游山水,纵情江天。颇有苏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快意人生,飘飘欲仙。画家故意淡化远景,模糊人物,意在凸显自由与轻盈,飘荡与宁静。一个人拥有一座山林,一间山居,一江秋水,还有一天纯净,沉湎其中,自在逍遥。卯生题曰“秋江渔歌”,其实,我倒觉得,得鱼忘筌,放歌忘形,徜徉江天,自由自在,这更是画面的诗意情怀所在。我们赞美“秋江渔歌”意境的美好,其实是在表达一份念想,一份憧憬,甚至一份对古往今来山居高士隐逸情怀的追求。我更看到,卯生类同画中人物,划一叶轻舟,渡过风雨人生,抵达安静港湾,找到人生归宿。他的财富是一山苍崖,一江秋风,一天白云。卯生的画,格局宏阔,气象雄浑,襟怀放旷,万象纷纭。观其人,沉静和顺,意态安详。交其言,少语多思,冥想深远。察其行,无拘无束,我行我素。可是,欣赏、把玩卯生的山水写意,却又给人留下一个艺术格调与生活表象的巨大反差,或者说鲜明对比,这种反差与对比,从某种意义上说,恰好透露出画家内心的丰富与格局的大气。欣赏卯生的一幅无题画,简简单单的内容,纯纯净净的墨色,明明快快的线条,勾勒出山居主人拄杖巡山,遨游天地的生动意趣,足以启迪观者的情思,激活大众的想象,让人在寻思玩味、冥思遐想之中获得无穷乐趣。画幅呈条幅纵向展开,自上而下,从远及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远是大片白底空茫,虚无一物,其实暗示白云缭绕,似有若无,意态空灵,气象浑然。留白占整个画面四分之一的区域。居中是山峦起伏,崖壁千仞,大笔点染,朦胧隐晦,内含山崖耸立,树木葱茏,隐现无限活力。外表墨色氤氲,线条模糊,更多烟云弥漫,雾气蒸腾,凸显空灵秀美。画面主体则是一位老者拄着拐杖,背着包袱,登上山腰,静立远眺。一袭淡青长衫与周围的山林树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赫然醒目,飘逸不俗。似乎暗示老者跋山涉水,云游四方,历经沧桑,自成风景。山腰之上,有古木参天,蓊蓊郁郁;有老树逢秋,黄叶凋零;有石崖拱立,裸露苍劲。一切纳入老者眼目,一切激荡老者心胸。山下是江,水波粼粼,茫茫一片,增添山崖灵秀,滋润山林苍翠。这是一座山,这是一片天地,这是一种气度。我愿意相信,老者是山居主人,或是古庙高僧,或者隐逸名士,不追步风尘,不钻营名利,不折腰权贵,一个人行走山川,徜徉天地,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活出了真我的风采和滋味。在他心中,千山万壑皆风景,一草一木总关情。他融入了自然,他回归到本真,他很渺小,又很空灵,小到类似山中的一片树叶、一株小草,空到类似一座空山、一个秋天,疏疏朗朗,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却是包孕万象,外似枯寂,内蕴生趣。卯生是书家,深得笔墨趣味,深悟线条韵律;卯生是诗人,律师绝句,古风盎然;卯生更是画家,多体擅长,素描、水彩、油画、人物、花鸟均有涉猎,其中山水写意是其主攻方向。喜欢关门闭户,自成一统,勾勒心中山水;喜欢荒郊野外,临风静坐,写生眼前山川;喜欢独对山林,沉思浮想,放纵思想野马;喜欢独步天涯,孤影绝尘,昂首云天。每每品读他的山水画作,我总在想,老卯,你要到哪里去,你不和我们说声再见吗?找不到你的风姿影态,听不见你的自在言语,我们只能从你的系列山水画中,追寻你的脚步,领略你的风采。可是,我们还是困惑,你要干什么,骑一匹瘦马,沿着西风古道,行走在落日苍凉的黄昏?(徐昌才,笔名偃月公子。祖籍夜郎古国,栖居星城长沙。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沙市社会科学“十大优秀人才”之一,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