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用“气”说画

    用“气”说画

    画文/孙景照

    人活一口气,自然界的寒暖阴晴称天气节气,鼻子闻到的味称香气臭气,人的精神状态称朝气,做人要有正气骨气,流行的事称风气,逢喜事称喜气,好的艺术作品要大气,就连某种症状都称湿气脚气……。总之,“气”存在于中国人的各个层面。“气”在中国人看来,几乎是一个涵盖一切的概念。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气”,除了人类离开“气”无法生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气”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明史中既是物质概念又是哲学美学概念,“气”贯穿于中国哲学、美学的始终。


    孙景照《傲雪迎春》

        气:汉字中有三个字,即气、炁、気

        气是“氣”的简化,含有“养”的意思,是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之气,也是人的呼吸之气。大自然之气有内外沟通、相互循环的特性,把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炁是人体吸收食物营养形成的精气,又称真气,是人体赖以存活的物质能量。

        気是炁的升华,即神气,属高能量粒子流,含有火的性质,可以放出电波,形成磁场。

        这三个“气”字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低级到高级、从物质到哲学的渐次升华。


    孙景照《酒狂》

        “气”字让中国人找到了“天人同构”性。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认为“通天下一气耳”。中国人认为“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材料,自然界之一切,包括人,都是由一种流荡不息的东西——气”凝聚化合而成的。大则整个宇宙,小则一座山、一汪水、一抹云、一块石,其间无不流荡着生气,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古代哲人总是不遗余力地谋求人与天、社会与自然的统一与融合。天人同构,天人合一,这就是中国人对于整个宇宙的总观点、总看法。


    孙景照《渔翁》

        中国古代的气论思想,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理论,成为中国文化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文化追求形与神、情与理、物与我高度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艺术作品要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是文化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在中国人看来,这种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气质、风采;表现在自然物象上就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就是艺术形象的气韵生动。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就是以自然之体为楷模,而表现其间流荡奔涌之雄壮气象,追求表现物象所蕴含的雄壮超迈的生命力。


    孙景照《春江花月》

        气韵理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南北朝时代,气韵被运用到美术领域,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法,从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批评的重要原则与标准。近现代国画大师吴昌硕主张画画要画气不画形,认为一幅画好坏全在内气,气脉畅则通,通则达,达则实,实则盈,盈则张,形只为气势之强弱。画气机、画气势,画骨气,画神气、画气韵,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精神。 


    孙景照《渔乐图》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