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小楷大雅真谛

    小楷 大雅 真谛 ——著名小楷书法家马捷接受本报独家专访畅谈书艺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己的风格。从临摹古代碑帖到形成自己的风格,对于研究书法艺术的人,应当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书法道路上走偏了的人也不乏其人。在书法艺术上的鉴赏,专家认可和大众认同有时也会背离。我认为,书法要接受历史的检验。”

    最近,著名小楷书法家马捷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坦言了他独到的书法观。

    对于古代的书法,国内外众多的专家都发表过不同的观点,但马捷更是从国际艺术的高度来看待的。他认为,王羲之等一代开创行草的巅峰;唐楷,开创了楷书的巅峰,从古至今都很少有人超越它。因为它经历了数百年的考验而经久不衰。就像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超越它。“我到过欧洲,在很多公共场合演奏和演唱的曲谱和歌曲,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艺术的美,是永恒的,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影响和震撼着后来人。”

    马捷先生是著名的小楷行家,那么,他如何看待小楷在中国书法领域中的地位呢?对于这个问题,马捷直言:“小楷者,大雅也。”他认为,小楷属于楷书书法的一个分支,古代使用小楷极其广泛,从巨幅铭文到日常应用尺牍等,均用毛笔书写。小楷产生于汉末三国时期,隶意十分浓重,字体尚未成熟,两晋时期才开始成熟起来。晋代小楷艺术成熟,主要以“二王”为代表。“二王”的小楷继承了钟繇的传统,又进行了革新,脱掉了隶书的束缚,创造了端庄流美的书体,小楷从用笔到结字,都达到完全成熟。

    在小楷艺术上,马捷多年以来就作了很多研究。他说,唐代科举设有“书科”,“楷法遒美”成了科举取士的一条标准。小楷在应用中产生的,因具有点画匀称、结体工整、纵放有致、行气连贯、形体较小、通俗易认的特点,便于人们的运用。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文字成为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写字可以说是一种走向仕途和谋生的主要手段,练字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小楷作品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是精神上和艺术上的一种享受,伴随对大量古典铭文的抄写,陶冶了性情,提高了个人学识、品德修养。这些论解,他都信手拈来。

    对于如何书写小楷,马捷也有自己的总结。他提出,写小楷意在笔先。每写一个字先应根据字形结构要求,瞬即思定,落好第一笔的位置,就为整篇的布局开好了头。此外,要掌握匀称,小楷大都是以工笔书写的,整篇第一眼效果,不是某个字,更不是某一笔,而是篇是否匀称和谐。还需中锋用笔,小楷要求中锋用笔严于大楷,这样才能把小楷写得有骨力,更有质感。小楷笔画与大楷相近,笔虽如毫发,但必须笔笔周到,起笔、行笔、收笔,丝毫不差。除了这些,写小楷还特别强化首尾。写小楷作品开始如有标题,最好在试纸上试写若干遍,不要怕麻烦,如果写不好,停下来揣摩一番再试写,如毛笔不好,应再换再试。这样开好头,才能顺利缓缓切入,切忌草率从事,每篇每行首尾几个字都要静缓运笔,全神贯注,做到点画笔笔到位。

    “小楷自有其章法,而不像行书和草书。”马捷进一步讲到,小楷的章法必须具备楷法所有的法则,匀称、工整、大方,给人美的质感。特别是小楷的平正,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者可先追求正,后追险,复归平正。小楷的章法是点到面的辐射,点就是单个字的表现,各字要求点画分明,形态各具,运笔线路交代明朗,既有提按顿的节奏,又有起笔、行笔、转笔、收笔的线路交代。还要关注到墨色、轻重、急涩的变化,字的大小、开合、长短、奇正、疏密等诸多状态。面就是把散落的各字用锋的变化契合在一起,通过承上启下的呼应,起伏穿插的连贯,迎合俯仰的转接等手法来衬托字到面的转换。最终使和谐在整个书法作品中充分体现,使作品具有灵魂和感召力。

    那么,书写小楷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呢?马捷说:“我对书法所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明确的,以小楷为主攻方向,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也练习隶书、大楷、行草,但都为我的小楷服务。写小楷需静。写小楷常常把我带入充满宁静而优雅的境界,蓦然间到了一个清新、和谐、自然的境地。心涤琐事,无喧嚣于耳,无杂乱与怀,心手双畅。做小楷需凝神气匀,遵法度而突奇,所谓庄严而赋予流美优雅之感,俏丽而赋予凝重之礼。如若信笔由之,侧庸俗而少形,有形状侧无骨、无神。”

    在谈及小楷的艺术文化修养时,马捷表示,书法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学问,书法需要多种文化知识参与,提高欣赏水平还要靠字外功夫。从古至今,鲜有专职的书法家。在古代的书法家中,具有一定官职和地位的居多,其次是有绘画、音乐等大家。书法与绘画、音乐、舞蹈、雕塑、诗歌、建筑等都是相通的,绘画的形象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身段美、雕塑的造型美、诗歌的意境美,都是书法欣赏和书法创作的养料。至于文字学更为重要,写一幅书法作品,出现错字,是要被人笑话的。掌握的知识面越广,对书法学习越有帮助。

    最后,马捷表示,但愿小楷在传播中华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愿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有更多的人去研习小楷,懂得小楷的真谛。(转自和讯网)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