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学画画也拜师,这样真的好吗?

2017-08-08 18:12:40  浏览量 657  评论数 0
[摘要] 拜师在书画家是一个极为正常的事情,这样的活动每年都有,请一帮书画界的权威人士,摆几桌酒席,拜师(跪拜或者鞠躬)、敬茶、互换礼品,然后是老师殷殷嘱托,学生致答谢辞。都知道,书画作品不仅将就传承,创新也很重要,这样的拜师真的好吗?

       拜师在书画家是一个极为正常的事情,这样的活动每年都有,请一帮书画界的权威人士,摆几桌酒席,拜师(跪拜或者鞠躬)、敬茶、互换礼品,然后是老师殷殷嘱托,学生致答谢辞。都知道,书画作品不仅将就传承,创新也很重要,这样的拜师真的好吗?

       一直以来,拜师仪式比较讲究的是武术界、相声界,广而推之,拜师往往出现在篇技术好手艺吃饭的行业。这些行业往往都有拜师的习俗。拜师也往往拜了老师就叫“入室弟子”,不举行拜师仪式叫做“记名弟子”,或者一般学生。

       中国传统尊师重道,一代一代传下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每个行道都辈辈相传,在一个圈里混,要投门子、拜老师,否则你在这个行业就混得没名没分没有地位,不能轻易得到承认。

       回过来说书画,书画艺术强调传承,但是在传承之上的创新更为重要。艺术不是手艺和技术的传承,纵观历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独特的风格。在这种前提下,拜师是否会影响甚至磨灭创新能力呢?

       艺术应该是包容百家的,然而,在中国拜师传统中,每个人只能选择一个师傅,师傅伴随你的一生,甚至不能运用其他人的方法,以示专一。艺术是包容的,艺术在今天可谓是百花齐放,然而不去接触更多的艺术和观点反而局限自己是否正确呢?

       其实在拜师热的后面视乎缺少了几分对艺术的虔诚,首先是拜师的目的性有所偏离,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有的老师频繁收徒,一方面有建立和扩大山头的嫌疑,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收徒仪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徒弟也有自己的想法,拜在名师门下,扯虎皮拉大旗,通过老师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拓宽自己的字画销售渠道。

       其次,利益驱动下的拜师风气盛行,乱象滋生。因为老师有目的,所以老师选择学生有自己的标准,不管学生艺术水平如何,要看学生是干什么的,有没有实力和地位,能不能对老师有帮助。学生择师不看艺术看名头、看职务,看老师能不能使自己名利双收。艺术反倒成了拜师的副产品。

李苦禅作品

       李苦禅拜师齐白石,老人看重的是李苦禅的艺术潜力和笃学精神。登门拜访,李苦禅开门见山:就想跟您学画,我现在只是个穷学生,没有钱,等我将来做事了一定好好孝敬您。那时候李苦禅靠拉洋车勉强生活,齐白老不仅不收学费,还管饭管颜料。笔者与恩师王全聚先生,从来没举行过任何拜师仪式,但二十几年,师生情深,那是任何金钱买不来的。

李苦禅作品

       艺术需要集百家之所长,拜师本身显得不太合理。“记名弟子”或一般学生更为合适。但是以拜师之名而另有所图就不应该了,对于艺术视乎缺少几分虔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