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碰撞!著名书法家孙敦秀做客潞河中学谈简牍文化

2018-12-20 17:24:07  浏览量 386  评论数 0
[摘要] 一场别开生面的简牍文化讲座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红楼图书馆礼堂举行。著名书法家孙敦秀分享了“简牍·简牍文化·简牍书法”的相关内容,“钱学森班”以及其他高中部班级学生共400余人参加现场讲座。

12月1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简牍文化讲座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红楼图书馆礼堂举行。著名书法家孙敦秀分享了“简牍·简牍文化·简牍书法”的相关内容,“钱学森班”以及其他高中部班级学生共400余人参加现场讲座。

孙敦秀被潞河中学聘为“钱学森班”校外指导专家。

讲座前,潞河中学校长徐华和党总支副书记孟洪峰分别为孙敦秀颁发了聘书和收藏证书。

《孙敦秀书法论文集》被潞河图书馆收藏。

百年潞河,文化根深叶茂,年轻的潞河学子对大运河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孙敦秀是研究汉文化的专家,尤其在简牍文化方面造诣颇深。为了吸引学子们的兴趣,他从通州最早的古城讲起。


通州路县遗址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路县古城是迄今为止在通州区发现的最早的古城,也是通州区唯一的秦汉遗址。这些遗迹证明通州是浸透着两汉文化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一座文化古城。

通州的历史悠久,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吴汉,破五幡、铜马于路县附近,潞河之上,大获全胜,为纪念其战功,乃将路县的路字加水旁,称为潞县,沿用此名1300多年。潞县和我们的潞河中学的潞,是一个潞。

通州运河文化与曹操还有一段故事,据史记载,曹操为统治河北,讨伐乌桓,曾耗时三年使泉州渠(天津武清西南)与潞水相通,从此开启了通州运河文化的序幕。

汉文化催生了大运河文化,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竹木简牍。孙敦秀重点讲了简牍、简牍文化和简牍艺术。

根据文字记载最早使用简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最为盛行,魏晋以后随着纸张的大量使用而逐渐退出使用的舞台。简牍文字的出土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史料,填补了先秦、汉晋书法文献的部分空白。简牍书法蕴含着篆、楷、隶、行、草书诸体的笔画特征,这些各种书体的简牍使我们纠正了以往对书体演变的认识。

钱学森班

潞河中学“钱学森班”是在今年10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学校聘请了34位来自中科院、清华等高校的教授为学生导师,同时由潞河中学优秀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专职任课教师。

孙敦秀简介

孙敦秀,笔名习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委员、中国文物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简牍书法艺术院院长。

曾在清华大学培训中心书画高研班开设孙敦秀简牍书创课程并担任导师。招收了两批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学员,开辟了简牍书法教育的先河。今年12月份,担任大骞世界书画研习社导师,开设首期网络课程班,培养更多热爱简牍书法艺术的学员。

多年来,孙敦秀研习汉简、汉隶书体,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被国内省、地级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及国外博物馆收藏。先后编著出版了《书法小字典》《书法幅式指南》《中国文房四宝》《中国硬笔发展史》《文房四宝纵横谈》《孙敦秀硬笔书法理论文集》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