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传统“写字”误区—— 周毛新谈“幼儿书法教学”

2018-08-21 17:09:53  浏览量 421  评论数 0
[摘要] 【内容提要】 传统的“书法教学”(指“唐楷教学”),实际是“写字教学”,而一般人又最容易将“书法”和“写字”2个不同概念相混淆。严格讲,“书法教学”属艺术类;“写字教学”属实用类。两者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都是不一样的。 “幼儿学书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为你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合理解答。

跳出传统“写字”误区

周毛新谈“幼儿书法教学”

周毛新

 

                                             

1、周毛新为我校书法班小学员进行笔法示范

 

 

 

【内容提要】

    传统的“书法教学”(指“唐楷教学”),实际是“写字教学”,而一般人又最容易将“书法”和“写字”2个不同概念相混淆。严格讲,“书法教学”属艺术类;“写字教学”属实用类。两者无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都是不一样的。

    “幼儿学书法”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将为你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合理解答。

 

 

 

    “幼儿学书法”并非新课题,只需网上一搜,便可找到各种各样的“幼儿学书法”方面的相关论文、教学心得之类的理论文章。但仔细一看,真正从书法艺术角度讲”幼儿学书法“的微乎其微。大多“名不副实”:有的标题是讲“学书法”,而实际是讲诸如“培养好习惯”、“不能打骂孩子”等心理学、生理学之类常识。甚至有的“著名书法家”也同样如此,标题是“幼儿学书法”,讲的却是“身体发育”、“右脑功能”,最终也没有半句同“书法教学”实质性问题沾边。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讲的不对,而是说标题与内容不符。如果真的想讲“右脑”,那么这篇文章以《浅议“右脑”在幼儿学习书法中的作用》为命题,那就具有全新视角了,针对性也更强。不过,话说回来,恐怕此类文章也只有生理学家中的书法家写来最有分量。

 

    再看招生广告。这样班、那样班,包括某些以“书法教育机构”名义招生,从事“批量加工”的,实际还是沿袭过去“唐楷教学”的“老套路”。

 

    严格讲,这些“唐楷”之类教学应当归于“写字教学”而不是“书法教学”。(关于什么是“写字”?什么是“书法”?我在拙文《学书先学颜(唐楷)质疑》一文中有详尽论述,这里就不占用更多篇幅了。感兴趣的可以网上搜来看看)。当然,我们并非说“写字”就不好,而是说“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是两大不同的系统,两者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既然你教的是“写字”,冠名却是“书法”,无异于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此也很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那么, “幼儿书法教学”应该教什么?老师应该怎样教?有没有一个较为客观合理的,真正将书法艺术融入幼儿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幼儿学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曾经担任艺术学校校长,也有过幼儿、少儿书法教学经历,加之终身从事书法教学和书法“研究”,对幼儿书法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应该说有较深的切身体会。下面结合我校书法班及我过去的书法教学,冒然地谈谈我对幼儿书法教学的理解、我在幼儿、少儿书法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供书法同道参考并教正。

2、书法班张月悦临《曹全碑》

 

一、“书法教学”不是“写字教学”。

    首先要明白,“书法”和“写字”是2个不同但又最容易混淆的概念。虽然他们都要写“字”,但由于其属性和功能的不同,两者的本质、内涵和外延也不一样。

 

    那么什么叫“写字”呢?简单说就是以实用为目的,按照一定的书写法则为手段,力求准确、工整、美观地写出一个个汉字,以正确表达文字含义,让人一看就明白,能被人们广泛接受而不产生歧义的,属于“写字”。幼儿练字古已有之,古代称之为“童子功”,现在为“硬笔”所取代;

 

    什么叫“书法”呢?凡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以技法为手段,以线条为形质,以汉字为表现对象,在经过对书法传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用鲜活的、跳荡的、具有生命意义且带有个人风格的线条所塑造的汉字形象的作品,则是“书法”。由此可见,“写字”目的是用于“交流”,那是人人都得会的,属于实用范畴;而“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用汉字塑造形象,以表现书家审美意识和内心情感的一种意识形态,其作品主要用于欣赏。两者是不一样的。

 

    诚然,“写字”也讲究美,也具有“审美”意义,但前提是必须规范、端正、清楚,是建立在“可识”基础上的“漂亮”、“好看”,同书法艺术所具有的那种“酣畅淋漓”、“回肠荡气”,让人“心灵震撼”、“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和精神感受是不一样的。严格说,“写字”和“书法”,无论从本质功能还是学习方法都来看,都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不能混为一谈。这就有点类似于“声乐教学”和学校里的“唱歌课”关系一样,同样都是“唱歌”,同样要求“音准”、同样要求“节奏”,同样讲究“好听”,表面上好像都一样,而实质不同一个道理。

 

3、我校书法学员周坤进行现场书法表演

 

二、幼儿学习书法要和书法艺术衔接。

    懂得了写字和书法的区别,那么我们在进行幼儿书法教学时,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就应该尽可能同书法艺术衔接,使幼儿教学的诸多内在元素能和书法艺术相通,以便为幼儿今后书法的学习预留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否则,便很容易步入“写字教学”,甚至“识字教学”的错误轨道而走人“死胡同”。而实际上“识字教学”是语文所承担的任务,“写字教学”是“硬笔书法”承担的任务,(现大多由语文教师兼任),而这些教学无一不是同书法艺术“脱节”,同真正的书法教学挂不上钩。

 

    当然,这样说并非就是排斥“写字教学”,而是说“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必须区分开。讲“书法教学”,就讲书法教学内容;讲“写字教学”,就讲写字教学内容。本文既然是讲“幼儿学书法”,就只“聚焦”幼儿“学书法”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的“写字”方面的内容、方法均不牵扯。(如需“写字教学”的课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4、我校书法班小学员进行书法测验

 

 

 

三、幼儿学书法的主要教学内容。

应当说,书法艺术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幼儿阶段不可能全面学习和掌握。那么,幼儿学书法最重要的应该学习什么呢?那就是“执笔”和“用锋”。这是书法艺术最基础的基础,也是入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问题解决了,对幼儿学习书法无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其今后书法的发展,甚至学习中国画,都大有好处。

 

       为什么同中国画也有关系呢?因为“书画同源”,书法和国画在用笔技法上是相通的,都是用笔墨塑造形象,只不过一个是“物象”,一个是“字相”。并且2者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互为补充。成人书画不说了,单就小孩而言,比如幼儿在进行书法线条训练时,如果感觉枯燥,还可以用书法的线条表现“画”的内容,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样,学中国画的小孩也可以穿插一些书法的笔法进行练习,以提高“笔法意识”和控锋能力。

 

      总之,在幼儿年龄阶段,主要解决“用笔”和“用锋”即可,不能注入其它过多东西,而打好基础是关键。不要期望他能达到多高的水平,要出多少“作品”参展,操之过急,无异于拔苗助长。那些所谓“名师指点,30天包你小孩成‘家’”之类的广告,永远是骗人的鬼话。

 

 

 

 

 

 

5、书法班小学员正在观看老师的笔法示范视频

我校小学员进行临帖训练

 

四、幼儿什么年龄学习书法好?

应当说,幼儿什么年龄可以学习书法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能“握笔”。那么,怎么知道幼儿是否能够“握笔”呢?最简单的检验方法就是看其能否会“用筷”。如果幼儿能够很顺当的使用“筷子”夹菜吃饭,甚至达到很灵活的程度,那么他就具备学习书法的基本条件了,哪怕他只有2岁,都算获得了学习书法的资格;如果小孩已经5岁了,还不会“用筷”,那就不行(假设)。这个就是幼儿是否可以学习书法的年龄标准。

 

      可能有的家长要问:小孩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学书法呢?看,这又把“书法”和“写字”混在一起了。

 

      而实际上幼儿学书法重在学习技法而不是“认字”。更多的是工具的使用,如执笔、运笔和控锋等基本技法。这就同幼儿学“小提琴”,首先得学会“持琴”(相当于书法的握笔)、能够运弓(书法的运笔)、学会基本指法、能拉音阶(书法的基本线条书写)一样,如能做到这几点,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不是去学“拉歌曲”。这,就是书法教学正确的训练步骤,也是学习艺术的正确方法。这同有的人理解的书法是“学写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把“学书法”看成是“学写字”,在认识上就错了。这就如同你小孩去学“声乐”,老师不对小孩进行技巧训练,不教“发声”、不教“气息”,不练“口形”、不练”咬字“,而直接教你小孩“唱歌”一个道理。试问:老师这是在教“声乐”吗?如此教你小孩”学声乐“难道你会认同吗?

 

      把“书法”和“写字”混同就犹如把学”小提琴“和”拉歌曲“混淆、把“声乐”和“唱歌”混同一样,这是当前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认识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6、我校小学员进行临帖训练

 

 

7、我校小学员在进行现场书写

 

 

五、关于执笔。

    可能有人会问:“书法的握毛笔同拿筷子难道一样吗?”是,完全一样,甚至一模一样。正如启功先生在《启功书法讲座》中给学员讲到的:“大家怎么拿筷子夹菜就怎么执笔写字”。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一个非常简单而又科学的好经验。而事实上书法的执笔和拿筷子原理是一样的,筷子能如人意,能很顺当地夹起食物放入口中即算拿对了;毛笔能如人意,能在纸上灵活运笔,随意写画,也就执对了。

 

     这里需用纠正一下以往“执笔”的错误认识。以为书法的执笔就是“正襟危坐”、“五指执笔”,什么“擫、押、钩、格、抵”之类,错!这些法度森严的所谓“法则”,只会招致幼儿“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甚至”望而却步“。对学习书法有害无益。事实上书法要求的执笔不是这样的。

 

     历史地看,这种执笔是古代蒙童(儿童发蒙)学习写字所采用的方法,为的是写出精美的“蝇头小楷”,是“童子功”的训练技法。为什么要这样练?因为古代“科举考试”就要考核这玩意儿,“什么都不行但字必须得行”。不这样练就不可能步入仕途,就不可能“进阶荣升”、“荣华富贵”。而古人一旦过了“考试”这一关,这种“执笔法”大多扔掉,没有一个是按这种方法写字。这种执笔法说轻一点是作茧自缚,用笔使转无法灵活;说严重点就是对幼儿天性造成极大伤害。因为这种教学是一种“禁锢性”思维,是对人性的束缚,而不是“散发性”思维。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一种严重扼杀。同书画艺术宗旨也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而实际上从先秦到清代,哪一位书法家或民间书手是用这种执笔法写字的呢?这些我们可以从南京博物院重点项目——“中国历代执笔研究”整理出的国人执笔的变迁图片中就可知道,古代书画家大多是用二指、三指或四指执笔,唯独在古代画像中看不到“五指执笔法”。执笔实际也正如宋代书法家苏东坡所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而宽”是什么?就是方便灵活,便于施展。因为书法艺术不可能只写“蝇头小楷”那么点大的字,也再也不需要为参加”科举考试“而苦练,那种执笔法学来何用?因此,执笔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不然对幼儿学习书法乃至以后的发展将会带来极大危害。

 

8、把笔捏的死死,笔杆如何转动?

 

9、历史上常见的几种执笔法

 

六、关于毛笔。

    传统对毛笔的要求概括为“君子四德”,即“尖、齐、圆、键”。尖,指锋颖要锐利、饱满,有聚合力,不能在笔心出现空洞:“齐”,将毛笔笔头用水发开后,把头部捏扁,笔豪的排练整齐,尖部齐平,成一条直线;“圆”,指笔头的各个位置,包括笔肚、笔根等部位,蘸水或蘸墨后,笔形都要浑圆、饱满;“键”,不是指单纯的弹性好,而是是笔豪变形后的“复原”能力。这种复原是随手的动作自然还原。如果单单弹性好,或笔豪太硬,弹性太强,手的动作还没做完,它已经早早的复原甚至过头了,也不好。

    严格说,这4种要求仅仅是一种“理论概念”。作为书法用笔,除“四德”之外,在锋长、锋径、兼毫比例、笔杆长度、笔杆粗细乃至做工精细度方面都有很大讲究。例如,在市面上买一支“胖乎乎”、“短楚楚”的狼毫笔,同样具备“四德”,但你说练书法能用吗?肯定不行。原因在它无法满足“唯笔软而奇怪生焉”(蔡邕语)。加之市面上出售的毛笔,大多为商家批量生产,其对象大多满足初学“练字”的中小学生和业余书法爱好者,因此,市面买来的毛笔不是很好,或者说根本不能用。

    由于教学,我对毛笔历来比较讲究,从未在街上买过笔。其原因是那些笔无法满足书法技法训练要求,学生用这种笔,手法出不来,从而影响到你的书法教学和学生训练应达到的效果。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直接联系朋友通过厂家专门手工定做,实践证明这种笔相当适合书法训练和创作,用于我的书法班教学也很有成效。

    如需要,可在“墨痕阁画廊”微店购买,笔杆上刻有“墨痕阁画廊书法专用笔”字样。几十年我都是用的这种笔,基本没有换过。就连我最初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用的这种笔。

10、书法专用毛笔

   

 

七、关于身法。

      幼儿学书法,坐着写,站着写都可以,看“字”的大小。小的应在15公分以上,大的应在22公分以上(即A4纸那么大)。

 

       最初可以坐着练,待熟练后再站着写。但无论“坐姿”还是“站姿”,笔杆都不能象一般教科书所说的,“将笔杆对准鼻梁”,那是错的。而要顺乎右手的位置,执笔在身体的右侧,要感觉“顺手”。就象你用筷夹菜一样,那么自然。

 

      一般来讲,头正身直是对的,但不能“正襟危坐”那么做作,身体可以微微前倾,双脚自然分开,身体重心要安稳。左手伏案,作为身体的一个支点,而不是闲着没事,要配合右手运动。总的来讲,就是右手在执笔“书写”的过程中,整个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双脚、双手及肩肘腕指等)都要参与,同时进入角色,并协调一致,而不能单单看成仅仅是“手掌”的事。这就如同练“射击”,虽然只是手指扣动扳机,但整个身体各个部位都在参与并协调配合一样。

 

       “站姿”要领同“坐姿”基本相同,就不赘述了。拿不准就以“站着吃饭”为参照。这需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加以体会。

11、顺锋随意落笔,非“竖掌”直下

 

 

 

12、看,小学员的手是在身体右侧,正在顺锋起笔。

 

 

八、关于用锋。

      线条是书法表现的基本元素,用锋,就是用毛笔书写线条。而用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线条的质量。那么,高质量的线条是什么样的呢?这种线的质量应该是圆浑的、饱满的、富有弹性的,如同学习“声乐”,发声要“圆”、要“厚”、要“饱满”一样,这也是声音所呈现的“线条”。因此,幼儿学习用笔,首先要学会“中锋运笔”。所谓中锋,也就是尽量让笔豪处于线条的中间,锋尖要能在纸面“着力”,即所谓“力透纸背”,这是书法技法的难点。因此,运笔时需要“提行”,也就是笔豪不能死死的压在纸上运行,而要学会“提笔”,即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说:“提得笔起,笔笔方有主宰”。“提笔”通俗地讲就是将笔头“抬着”写。 “抬着写”有时感觉抽象,学员不好理解。遇此情况,我通常就用“打比方”。讲“抬着写”就拿“用推剪”打比方,这就好比你用推剪给别人理发,不能将推剪死死地压在别人头皮上“推”,而要抬着推一个道理。这一讲,学员就明白了。当然,用锋有一个实践过程,更多的需要体会手感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对“中锋运笔”不能作机械理解,所谓“锋尖必须处于线条正中”,这是理论概念。而事实上笔锋一旦入纸运行,就不可能始终象落笔前的“圆锥状”,就会产生“锋变”。但只要笔豪整体处于线条正中,哪怕主豪偏侧,甚至出现“贼豪”也是中锋。

 

13、这是笔豪的“锋变”状态,搞书法需要这种笔触的哟!

 

九、书法的运笔训练——“画道道”

      书法的运笔,对幼儿来讲实际就是“画道道”(写线条)。几千年的书法史实际就是“画道道”的历史,只不过一代有一代的画法而已。而初学“画道道”,无须求粗细变化,只需把线条画来“粗细一致”就可以了,即所谓的“等线体”,古人的篆书就是用这种“等线”画出来的。这也是我们先秦时期的古人惯用的最简单的运笔方法。但也正因为笔法简单,所以古人对线条的质量要求就特别高。篆书,是中国书法童年时期的书体,古人用最简单的笔法写出高不可及的篆书书体,这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努力学习的,也是幼儿“画道道”需要靠近的。故幼儿学习书法,最好以篆书为参照。我的拙文《学书宜从篆书入手》(见2002116日《书法导报》),可作参考。

 

14、周毛新书论文章《学书宜从篆书入手》

15、“画道道”练习。(此图为网络收集。来源《中新网》)

 

十、“画道道”的方向变化。

      篆书线条的方向无外乎3种;1、横画;2、竖画;3、弧画。无论篆书字体多么复杂,无论线条千变万化,都是由这3种笔画组合而成,所以,幼儿开始练笔法,画线条,用这3种线条进行练习就可以了。练习时线条可长、短交替联系,短笔画需收的住;长笔画需放的开。待运笔完全熟练,则可以进行练线条粗细变化训练。粗线,豪要铺的开;细线,豪要裹的拢。粗线,多用于大篆;细线,多用于小篆。练习时要眼到、心到、手到,不要拘谨。

 

      需要让小孩了解的是,古人的一笔不是一笔,古人的一画不是一画,尤其写长笔画如“弧画”时,古人往往“分段”对付,而不是“一拖到底”。行笔中要学会“停驻”,要“流中有留”,但整体看笔致是流畅的。

16、中锋弧画运笔路线示意图。

 

 

 

十一、树立“画道道”的“起、行、收”概念。

      书法用笔中每一个点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点”,都有“起、行、收”3个环节,如此画出的线条才“有头有尾”,圆满周到。这就好比发音要有“音头、音腹、音尾”一样。当然,书法中的“起、行、收”千变万化,有简单,有复杂。幼儿练习只需完成最简单的就行了。以横画为例:1、顺锋落笔。笔杆横执,笔尖向左,锋尖凌空取势,顺势打下,成“一点”,即为“起”;2、笔锋向右,“中锋行笔”,(笔杆正、斜均可),至尾端停驻,即为“行”;3、将笔锋挺正(回正),锋尖竖立,即为“收”。以此循环往复,反复练习。其它点画以此类推。

 

      “起、行、收”3个环节的训练一定要反复练习,坚持不懈,逐渐形成自己的用笔习惯。起行收的变化较为复杂,幼儿难以把握,就不作为教学内容了。

17、“横画”线条运笔示意图。

 

 

 

 

十二、幼儿运笔过程中的基本笔法。

      1、快和慢。指笔豪在运笔过程中的速度变化。它可以单独体现在一个点画的书写上,即慢写或快写。也可以在一个点画中交替运用,即一个点画中包含了“快和慢”的运用。也就是说,书写同样一个“点画”,既可以快写,也可以慢写,也可以在点画的书写过程中将快和慢交替运用。(如写长笔画)。

 

      一般来讲,“快写”容易体现出线条的劲键、质朴和苍劲;“慢写”线条显得静穆、厚重和圆润。快和慢具体运用到一个字中,也是看情况而定。通常是直线快,曲线慢;短线快、长线慢;当然,幼儿学书开始总体上都要慢,需慢中求稳,稳中求快。

 

    2、提和按。是指笔豪在运笔过程中的上下运动。所谓“提”,就是笔豪向上用力;所谓“按”,就是笔豪向下发力。而事实上“提”和“按”都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你在“提”的时候,实际也包含了“按”的成分;你在“按”的同时,也包含了“提”的用力,即所谓“按中有提,提中有按”。都是在“提和按”之间交替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运笔过程中提按的力度变化是动态的,有时是提大于按,有时是按大于提,其力度变化有时很明显,但更多是很微妙的,是随时都在变化的。

 

       提按力度变化的灵活性取决于手感的灵敏度,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和实践过程。

 

       我校检验少儿“提按”用笔的方法是否正确到位,就是看其能否“悬空书写”。(见下图)。宣纸的两端由少儿用手拉住,写的人用毛笔在上面写字。要求必须能在悬空的纸上“发力”,能将笔“打下去”而纸不能破。这种训练方法的优点:一是检验学生“用笔”是否正确;二是不需要桌子,只要有人“牵纸”,到哪里都能写,包括舞台表演。(见图24)。

 

 

      3、枯和湿。是指笔豪墨量的多少变化,也是运笔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墨少,线条则显干、燥;墨多,线条则显浸、润。这2种线条的笔墨效果在书法运用中都很重要。由笔豪的运动带来墨量的由多减少,从而造成线条墨色的浓淡变化、枯湿变化,这就是墨色的节奏感。墨色的对比变化,可以体现在一画之中,一字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行与行之间,这些需视具体情况来定,但都是可以调控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快和慢”、“提和按”、“枯和湿”在讲解时是分开讲的,为的是便于区分和理解。而实际上在具体运用中它们并非截然分开,各自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同时并用的。简单说就是在运笔过程中,“快和慢”、“提和按”、“枯和湿”是同时出现,并且是变化的。这些需要在训练中更多地去体会。

 

18、我校学生现场书法表演。注意:是“悬空书写”哟!

 

 

十三、幼儿“练字”。

      待基本点画用笔熟练后,可选择少量的篆书字体供幼儿临习。(基本笔法未掌握前,不能让小孩“练字”)。选字最好以《石鼓文》为范本,其原因是该碑字体规范,保留了较多的笔意成分;笔法单纯而少个人习气,被誉为篆书中的“纯净版”;字数较多,选择性大。

 

      初临只能临一个字,切忌贪多。待一个字的笔法掌握了,合乎要求了,再换字。这个就叫“各个击破”。练字阶段,为提高幼儿的兴趣,也可以将小孩的名字用篆书进行练习,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幼儿“练字”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篆书的“练字”同“识字教学”混同,这是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毛病。而实际上篆书的“练字”是借字练笔,写字是假,借字形练笔法是真。就书法笔法训练而言,“篆字”仅仅仅是一个“艺术符号”,认不认识都没多大关系。切忌把“音形意”之类教学过多渗入其中,那就偏离了学习轨道,干扰了“笔法”训练。有人说,外国人学书法进步快,就是因为不识汉字。不识汉字看似缺点,但在专业笔法训练上反而成了优点,其原因就是排除了非艺术性干扰,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是这个道理。

19、周毛新点评我校学生书法展览作品

十四、“练字”字要放大写。

      传统的少儿学习书法,大多写较小的字,而就书法笔法训练来讲,就不适合了。字,放大写,一是可以让幼儿放开手脚,体验毛笔“挥运”的感觉;二是可以让幼儿体会运笔过程,尤其细节,即一个点画中各个环节的笔法状态及书写状态;三是便于查找问题:哪个“起笔”不对、哪个“行笔”不错、哪个“收笔”有问题等等,一目了然。是优点,优点放大,是缺点,缺点放大。如果写的很小,就很容易“蒙混过关”,达不到训练目的。

 

20、周毛新同书法班同学交流“放大写”。

 

 

 

十五、勿将“现代书写规则”强加给古人。

      古人的书写习惯同我们现代人写字许多地方是不一样的,这是时代所致。而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些“不一样”,才有了古人的那种特殊的“古味”。这些幼儿可以不列为教学内容,但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了解。

 

      1、关于点画的书写。古人的思维和用笔方法同我们今人是不一样的,比如写“一”,硬笔只需一笔就完成。而在古人眼里是“横如千里阵云”。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云层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是一层一层涌动的,这就犹如千军万马,排兵布阵,象潮水般的奔腾向前一样。写一“点”,如“高空坠石”等等不一而足。可见,古人哪怕写一笔,头脑中总是和大自然联想一起。他们的“一笔不是一笔”,“一画不是一画”,而更多地融入了“天地造化”和“人伦万象”,故古人写字笔法简单,但“意”不简单,就是这个道理。

 

      2、关于“笔数”。(一个字由几笔组成)。其实先秦古人是没有“计数”概念的,存在头脑中更多的是“空间意识”,其它不管。例如“中”字,现代汉字笔数是4笔,而篆书的“中”字有的上下加了4个旗帜“飘带”,如“中”,有的又没有,这就不好计数了。又如,现代汉字的“横折”,笔数为一笔,而隶书中的“横折”大多是分开的,实际是两笔。

 

      3、关于“笔顺”。现代书写规则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但篆隶可没有这种讲究。是怎么顺手怎么写,怎么需要怎么写,没有固定顺序,是很自由的。比如隶书,你可以先写竖,再写横。甚至先把几个横写完再写竖都可以的,(有点类似刻汉印)。

 

      4、关于“笔路”,即书写方向。现代书写规则为:横画从左到右,竖画从上到下。而篆隶就不全都这样。比如写短横,古人可以从左到右写,也可以从右到左写。写短竖,可以从上到下写,也可以从下到上写。其它点画同样。因此,当你看见某个书法家这样写,你就不必大惊小怪,说“怎么反着写呢?”那就闹笑话了。

 

21、我校学生在临《好大王碑》

 

 

 

十六、幼儿书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无论弹钢琴、吹笛子、拉二胡,凡是没有搞过的,他们都想摸一下,都会产生兴趣,这就是幼儿的天性。但他们看到的,只是艺术“光鲜”的一面:弹出来优美、拉出来好听、写出来好看。不知道“光鲜”背后的长期刻苦的训练过程,不知道其中包含了辛勤的付出和艰辛。可以说,无论哪门艺术,包括幼儿天生喜欢的唱歌、舞蹈,一旦纳入正规的学习轨道,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大多“知难而退”。不说幼儿、少儿,即便成人也是如此。因此,幼儿在学习书法之前,一定加以引导,做好前期必要的思想准备工作和“铺垫”工作。倘若匆忙上阵,一遇困难,幼儿的好奇心就会减退,一旦减退和消失而失去兴趣,孩子就会将学习看做是一种痛苦甚至折磨,就再也不愿学了。这一点应引起我们家长高度重视。

 

22、我校学生在临《乙瑛碑》

 

 

十七、做好幼儿学习书法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做好幼儿学习书法的前期“铺垫”呢?

       建议:1、给幼儿讲解书法(汉字)的历史,(当然要用“儿童语言”哈);2、给幼儿播放一些书法方面的相关视频,如少儿现场书写、书法大赛和颁奖仪式之类;3、带幼儿逛“文房四宝”商店,介绍书法学习的相关用具;4、带幼儿参观书法展览;5、制备幼儿书法学习的所需用具,如笔、墨、纸、砚、画毡、笔挂、笔洗、笔架之类,有条件的还可以为小孩布置一个专门练习用的“小画案”,(就是将毡子铺在固定的书写桌子上,书写工具全部摆放上面)、“作品墙”(专门用来张挂幼儿作业的墙壁。墙面钉上铁皮,铁皮面上贴“毡子”。小孩作业或作品只需用小磁铁便吸在墙上了,以便于家长和小孩观看、检查)。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就容易激发小孩的学习欲望,对幼儿学习书法很有好处。

      另外就是打“预防针”,委婉地给小孩讲解学书法会有一定“难度”,让小孩有一定的心里思想准备,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3、周毛新多媒体教学

 

 

十八、书法教学中幼儿的注意力问题。

       注意力,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据心理学测定,一般45岁小孩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为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了解这个,目的是避免幼儿学习“超负荷”。

 

       当然,这只是指一般性而言。而实际上幼儿的注意力同小孩本身和所做事情有很大关系。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很投入,注意力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比如,小孩平常就有做事认真的良好习惯,并且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这类小孩的注意力时间要长一些,一般半个小时是没有问题的。大凡对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厌学”,就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分散情况。如遇这种情况,不仅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当就短的多。

 

       当然,就我过去教学情况看,基本没有学生不感兴趣的,两节课的少儿书法培训,课间休息不放笔的大多数,即便上厕所也是小跑,有时甚至要“强制”休息。老师教学方法对了,训练目的明确了,学生感兴趣了,就总想把事情做好。当然,幼儿同少儿毕竟又不一样,其意志力相对要“脆弱”些,注意力持续时间也不可能同少儿相比。因此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幼儿学习的“量”的度,切忌“超负荷”给幼儿心理造成压力,消减和弱化小孩的注意力。

 

24、我校学生进行现场书法表演,全部是“悬空书写”。

 

 

十九、当孩子想要放弃学习的时候,应当对孩子说:宝贝,你再坚持一下!

      幼儿年龄小,在学习过程中思想产生波动是正常现象。因此,家长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应多加鼓励。当小孩出现不愿学的情形时,家长应当对小孩说:“宝贝,你再坚持一下”、“你觉得你写的不好,是你的眼界提高了,说明你进步了”等等。如此鼓励,只要让孩子挺过去并坚持下来,慢慢就会让最初的兴趣逐渐转变成自己特有的“技能”和“专长”,并从中体会到由付出带来的乐趣,接下去就是享受。而且这种享受又会促进他下一步的学习。这样,小孩就可以慢慢地由“引导”转变为“独立前行”。一旦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家长就轻松多了。小孩不写,反而觉得不舒服,那你就成功了。

 

25、周毛新辅导的学生在北京少儿现场书法比赛中获奖。

 

二十、善于利用“条件”。

      学艺术是需要具备相应条件的,不是任何小孩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打个不恰当的简单比方:天生手指短的小孩肯定不适宜学钢琴;家长个子矮的,不可能把小孩送去篮球培训。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要为自己小孩“量身打造”,要了解小孩,观察小孩,把心摸透。尽可能选择和小孩条件“匹配”,他又感兴趣的学习项目,而不能人云亦云。

 

       当然,学书法应当说对先天生理条件要求并不高,但对家庭条件、个人条件要求相对要高一些。

 

      从家庭条件来看:1、家长本身就是画画的或是搞书法的,由于环境影响,耳闻目染,小孩学书法在家庭条件上自然就得先手。2、家长虽不是搞画画、搞书法的,但属于搞艺术的,这类家庭也相对好一些。这两种情况家长就应该发挥其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资源,以促进小孩学习进步;3、家长虽不懂艺术,但对艺术理解,对小孩学习书法全力支持,物资上给予充分保障,懂得“要想得到别人得不到的,首先要付出别人不肯付出的。”  那种交了学费就什么都不管,认为“教”纯粹是老师的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从个人条件来看:1、小孩喜欢动手动脑,尤其对写字画画感兴趣,喜欢涂鸦的;2、天生聪慧,有灵性,善于动脑,学习成绩优秀的。这类小孩学书法无疑“得天独厚”,素质条件上就占先手,有利于书法学习。

 

      当然,任何事情也不绝对,书法家的小孩不学书法的不在少数;农村父母钉大的字不识一个而孩子书法写的很好的也大有人在。记得有次同何应辉交谈他就说过:“家庭教育是个世界性难题。全国著名教育家搞教育很有一套,但自己小孩教不好,不成器的不在少数”,这个就是教育的特殊性,也是事物的复杂性。由此可知,学习书法条件固然重要,但主要还要靠家长的正确引导和老师教学的方法正确。不要迷信“名师”,但一定要有“明师”。

 

      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把“书法”这门艺术了解了,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心里有底了,再加上家长大力支持、书法教师正确教学、小孩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幼儿学书法就一定取得成功!

 

 

26、周毛新2011年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书写现场。

 

 

作者简介:

周毛新,独立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终身从事书法教学、书法创作和书法研究。书法作品荣获首届中国书法专业最高奖——“兰亭奖”,四川省第四届文艺创作最高奖——“巴蜀文艺奖”。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及全国高级别大赛中入展、获奖。数十篇书法论文发表在《书法报》等全国专业书法报刊。书法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全国多家博物馆收藏。有《周毛新书法作品集》、《篆隶章草临创集荟》出版。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