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吧推荐
查看所有吧>>
活跃用户
    汉风微拂:遣怿之怡

    ——汉简及中国当代著名汉简书法家张成银与其作品述实

    作者:巴钢普力布 2017年农历正月还没有走到尽头,憨厚的北国照旧沉寂在灰茫茫的苍穹下,寒号鸟一般懒得动弹。那些个蜷曲了一个寒威下面的圣灵,煞费苦心却也翘首不得往时的萋萋绿色。而此时,南疆决然满目泛翠,油油青苔般嫩色的景致给憧憬的心思以忽撩撩的挑逗,芃芃然洋气的早春唤醒了酣睡的乾坤,天鸟叽喳,地鼠猛窜,一个冬日深眠的万物再一次苏活而萌。此刻,一位艺术家就矗巍于老朽的面前,静静隆起的富态,悭悭斟酌的深邃,徐徐开来的雅风,长发飘飘,俨然风度飒飒;惇淳手掌,显得格外丰收;眉慈目善,绝对亲蔼诚睿。他便是中国当代汉简书法大家张成银先生。就在我们彼此照着面门而相握的俄顷,张先生竟然斗胆熏蒸了我,吾自扪心问:谁曾想到当我再一次沐浴汉简光芒际,未料是他。而时光居然耍起了无赖,那些顽皮而性急的岁月奔步至02月21日。那是在闽哲交界处的一个小县城内。 展卷张成银先生的汉简书法长轴,我哑然失声于慨叹间:张先生的汉简几乎是拓节而扣,完全对秦隶的发展暴富着不能颠覆的佐证,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无论是布局与构造,都是本分于秦简基础上的光大性发展和推陈性创生。其用笔率意天真,孰熟含稚,雅趣横生,那个淳朴的本质,极具天然滋味:笔划壮者若檩,舔墨细者如椽,不壮不瘦者酷似隔泥之棧。而且,互照相映,见仁见智,均衡错落,对比十分有来头,但却不觉得有丝毫的拿捏之嫌。这样的对比所产生的节奏审美上的快感,就空灵质朴韵格而言,是在秦简基础上汉代书民们为后世留下的摆字式与排布势,当然更是后人一生一世的文化财富。譬如:张成银先生书法作品:海为龙世界,雲是鹤家乡。“海”为全壮,而“为”则椽棧俱突;“雲”笔基本上是属于全壮式,而“是”则壮椽棧齐立,而“龍”飞显像,“鹤”栖抚胸,粗细混搭,平斜(xia)穿插,呈托出来的美感则是于书之意料之内,又出乎人之意料之外,十个字之间汉简书法的独到之美,尽皆发露,玄乎不悬,书法家的功底便窥明多斑。 书法家之书法不承担被审美者必褒的诉求,只提供人知见被审美主体确认艺术层次的条件与义务。因此,倘或张成银先生的汉简书法是座堡垒,我们必然要进行一番解构,以其最为笼统的艺术原型淬炼成艺术细节,然后用这些细节来指导艺术家今后的创作;倘或张成银先生的汉简书法是根针观,我们必然要进行一番锻凝,以其最为零碎的艺术部件叠合成为庞大的艺术航母,来承载艺术家驶向更为辉煌的艺术彼岸。

    从出土的众多西汉简书,尤其是《居延汉简》和《武威汉简》上看,我们能很清楚的感受到其结字之法虽源出秦隶,却至汉已趋成熟。所谓的“蚕头护尾”的波画已经初见鹰头。所不同的是波画还没有东汉正体隶书的波画那般规范和富有个性,而是依旧保留着过渡时期的某种放肆亮度乃至随心随意性,这种草创隶书在书法形态与表现的特点上,以“自由”二字作统帅,较比妥帖。譬如:《吾爱孟夫子》书法字条,其整个落款,已然极具妙用地传递了这种《自由》般神话的讯息。由此足见:第一:张先生握切住了线条本身的轻重粗细,因而拖带起字形字韵方面的节奏变化,可谓一字之内,万千风云,韵生穹乾,雨落平阳,起伏间有缓冲,跌宕中有稳健;第二:张先生在进行不同粗细的线条组合之后,字势节奏的变化,大小中肯搭配、丝线与字笔模块调适到相安谐和的位准,这是一种艺术飞升。学人周知:汉简书法的线条变化一般跨度较大,而且节奏感非常明快,但有的则是汉简特定的不可挪作他用的起、转、回、藏、踅、提之锋,只是我们平时极少欣赏汉简之故而被审美其它书法丰姿之习惯所遮蔽。我们毫不回避这样一个话题:汉简书法乍看仿佛“不规范”、“不标准”“不起眼”,似乎身段庸庸,仿佛相貌平平,并不具备隶、楷、行、草那般让审美者一见钟爱之热,继而朝思暮获,爱之便欲得手之诱。而这个恰恰是汉简书法“自由”特点之本质所在。它属于人类人性自身之“慢热型”,即审美主体审美思维启动缓冲时间相对耗时,但汉简书法绝对属于那种: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好看的被审美对象。所以说:自然物与人的意图无关,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不是人造出来的。但张成银先生的汉简书法艺术反映在人们的艺术意象里,他向人们打开了一个完整的汉简书法艺术的自然世界,这便是人类自然意象境——张先生是有贡献的。 大家明白:西汉简书没有东汉正体隶书笔划那样严格的藏头护尾,起笔收笔较为随意。后世所称的藏锋也好,回锋也罢,在西汉简书中均无定法,非常灵活。所以,张成银先生的汉简,既有东汉时期的严格风度,又有西汉简牍的自在潇洒。亦所以,张先生不去也不可能带有剽窃性质的教条描摹,却是于几十年的汉简精进中,坤趣不辍,自然天性,其与中国其他任何一位汉简书法家一样,为继承汉简书法,无疑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所谓的汉简中的另类笔划,主要指的是长横、长竖、长波和长捺方面,其少数笔划上具有重复性,或曰叠摞性。譬如:三点水、四点底等等。这本来是笔划表达上的自由,但因为其属于另类型笔划,其影响直接对准了文字的局势,譬如:《居延纪年简》中的“敬”、“㓦”与“逮”等字之末划,即是最好的实佐,一划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定。然而,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装饰性、戏剧性的笔划,我们才能看到西汉简书的自然灵活、丰富多变、洗练不羁,险有放浪之超脱。从书法技法史来看,这些长竖、巨捺的出现,尚对后世书法之技法的创生均起到了助推之功。 人们在欣赏汉简书法时定然会无意间发觉:在较宽的竹木简上只作两行书,或只拟仨行简。这便是汉简字势局面发展的空间特征,这样的布局之美切好地表达了汉简书法文字书写表达上的自由度。于是,便产生了布局概念上的实践,产生了空间应用上的执行。体现在汉简上,则有疏与密、黑与白、松与紧、粗与细、繁与简,包括用笔、章法、布白。值得相当提及的是:张成银先生的汉简书法,承自然生趣,传起落大方,秉诚挚传统,悍粗犷拙实。尽管于汉简字形上并没有其它书法方面出现的字形大小悬殊的情况,但他书写整体的书法字形,基本上是相同相符的,对应均等的,美轮美奂的。譬如:《洪应明菜根谭二则》中堂,便是这些特征的真实照会。 学人皆知:遁世体验往往出现在那些绝路逢毒的时光,发生在生命无以存显、邪恶肆意厥词的岁月,现如今此绝非然——汉简,是张成银先生对汉简不变的拥怀,是我们一贯衷心的守候。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在尊重张先生人品的同时,也一并敬仰他的艺术精神。因为,我们既没有遁世,又有着生命续存的大好证据——我们欣然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承接——汉简书法的发扬光大。

    汉简书法的千姿百态,体势宽辽,雄强飘健,纵横逸宕,摇曳多姿的独特古拙韵味,这便是汉简亘古不枯的生命力。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仓颉造字完成之后的千百年以后,文字到了汉代,即由篆到隶这个阶段,在文字发展史上是一次革命,一次巨大的文字书法进化,它对后来书法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许多作品都异常美观。留下这些字迹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当时下的鼎名书法大家,虽然他们的姓名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艺术化和装饰化,是春秋时代末期开始的。这是文字向书法的发展,达到了有意识的阶段。综观汉简书、形体纷繁,百花斗奇,千秋各具。其次简书中的书体、除部分尚工整外,多数由于使用的原因,和社会生活日趋繁浩,不得不追求简易速成,草率而就,这也是简书书写中的一大特点。 汉简是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也就是将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隶书是篆书简化,篆书体和隶书体两种书体自战国晚期到西汉中后期,有过很长时间的共存渡期。隶书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打散篆体,改曲为直,也无论将偏旁分化整理:还是将偏旁混同:抑或字体结构简省,多可以看作是将圆转不断的线条变为方折的断笔:以汉隶为基来提擢书写速度,形成点、横、竖、捺、钩、折等笔画。书者不妨灵法,赏者不妨魂揣。这是因为:审美一旦进入多元状态进入灵魂幻想,就意味着人性中某种认同意识的高度聚合,而这种聚合迅刻间升腾为超越一般境界的心理状态:诚则有灵,灵则善感,善则境美,美丽的艺术审视确认便成型了。

    筒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推促后世书法艺术进展的重要资质。据史载: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出土了约一万七千多枚汉代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不难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裂变和成熟过程。张成银先生承前迪后,开启了现当代楷、行、草书之幕。我们几乎可以蒙昧地下这样一个结论:汉简——草书之孕,行书之母,楷书之父。 临摹实践与功底施履相合,悟性思维与灵感思维相叩,意志力量与使命意识相融——汉风微拂:遣怿之怡。纵观张成银先生的汉简书法,是那种遣除掉了胸臆之懑之后的开心。不容易,不得了! 2017年03日19月初稿 2017年04月30日重修 于太平洋西岸玛嘎德书屋 本文作者简介: 巴•钢普力布,字:子而,尘号:孤山居士,世称:巴夫子、巴子,1954年10月生人,祖籍呼伦贝尔。主要从事周易三摄(摄道、摄儒、摄佛)、道德经哲学精神、儒家及其孔孟类学说、释家哲学(即修易、修道、修儒、修佛“四修”)、西方哲学、书画理论、姓氏名学、文艺美学、天文历法、人性解构学、中华文明史等科目的学习与研究,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并兼修风水、中医、音乐、天象、术数、玄学等学科。为当代著名蒙古族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文艺评论家、国学文化学者。书著有:《易摄道溥》、《三道扩录》、《森儒吝择》、《止观授脝》等数千万言各类书籍。

    • 分享到:
    排序方式:回复时间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