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画马”你只知道徐悲鸿?那你就out了

2017-07-25 17:33:17  浏览量 713  评论数 0
[摘要] 在没有汽车之前,马承担了大部分的运输和代步工具的作用。马为六畜之首,聪明、勇敢、忠诚、憨厚、勤劳,其形矫健,其态潇洒,为人们所钟爱,也是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因此,我们对它们进行描绘也是正常的。但是说到“画马”你就只知道徐悲鸿吗?那你就out了。

        在没有汽车之前,马承担了大部分的运输和代步工具的作用。马为六畜之首,聪明、勇敢、忠诚、憨厚、勤劳,其形矫健,其态潇洒,为人们所钟爱,也是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因此,我们对它们进行描绘也是正常的。但是说到“画马”你就只知道徐悲鸿吗?那你就out了。

徐悲鸿画马

        青铜时代《狩猎岩画》是已知中国绘画中最早出现马的形象了。《狩猎岩画》中的马虽然形象简单,但却抓住了马的本质特征,头、颈、胸、腹背、臀、四肢基本合乎马体的比例,一些变形马体让人更觉优美矫健,由此可见古代先民在观察马和表现马方面已具有一定的水平了。

《四骑吏綮戟图》画像砖

《四骑吏綮戟图》画像砖

       汉代是我国鞍马画的第一个高峰,在画马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陈敞、刘白、龚宽等人皆为画马的好手。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以马的形象为题材的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各种雕塑作品,如甘肃武威的武梁祠画像石、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壁画、四川画像砖《四骑吏綮戟图》。

画马艺术家

       汉代作品中,马的形象不但刻画得非常具体准确,而且采用了夸张的形式,将马体的躯干、颈部加宽,四肢变瘦,使马显得更加清爽彪悍,形成这个时期特有的“汉马”造型。著名的铜雕《马踏飞燕》就是这一造型的代表之作,其形象、神态、寓意无不令人称叹。

名人书画作品欣赏

       以人物画闻名于世的顾恺之,兼善画马,其传世名作《洛神赋图》中描述了姿态各异的骏马。最难能的是画中一匹四足仰天的马,弧形的脊背、弯曲的四肢、飞扬的尾巴……作者力图表现马在滚尘时一刹那的动姿,能有如此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是非常可贵的。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

       南北朝时代在画马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点是造型准确,姿态多变,注重刻画马的神态。南齐毛惠远、北齐杨子华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虽然二人没有作品流传下来,但是我们可以从山西太原壁画《仪卫出行与归来图》领略到这个时期的马画风采。

《仪卫出行与归来图》

《仪卫出行与归来图》

       在唐代,对马的需求量急剧增加。据唐朝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壁画上的记载,除了用于军事征战和贵族狩猎活动外,马还被用于贵族热衷的马球运动。唐太宗和唐玄宗都以爱马闻名。据说玄宗的马厩中曾同时饲养着4万匹马,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用于表演的马。

韦偃《双骑图》

韦偃《双骑图》

        唐代《百马图》也是画马的经典之作,画卷有九十五匹神态各异的马,四十一位圉人,是一幅画马杰作。首尾呼应,有始有终,包括浴马、放马、驯马、喂马及最后的梳理整装几个过程。画家以高超的技艺将马的各种姿态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其或腾或倚,或酽或饮,或惊或止,或走或起,或翘或跋,踢驰跳跃,奔逐戏乐,毫端万状,岑极生动。马皆以墨笔勾画,然后敷色晕染。马尾鬃毛墨线细写,质感蓬松。全卷气势磅礴,神韵飞扬,让人叹为观止,可见韦偃画马风范。

《百马图》局部

《百马图》局部

       已知单幅作品数量最多的是李公麟的《临韦偃牧放图卷》绢本,现藏故宫博物院。是李公麟奉宋徽宗之旨而摹,表现了幸官马夫牧放皇家良驷的壮观,气势如虹的场景,共画了1286匹马和143个人,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全卷的气势由雄壮刚劲,转化为柔和平缓,构图从密集紧凑渐成疏松流畅,敷色精细而无华贵之气,画风清雅,淳朴温润,全卷构图讲究章法,疏密聚散变化有致,前半部拥塞、紧张,后半部疏散、松弛,富于节奏感,足见画者功夫之深厚,展现我国古代人的风采。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绢本

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绢本

《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临韦偃牧放图卷》局部

       而近代也涌现了不少画马的名家,其中徐悲鸿、张大千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马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朋友,看了这么多,在说起画马您还只能想到徐悲鸿吗?

  • 分享到: